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短别重逢的你我》最新章节。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多带点吃的……”
的确,若不是这场雨,这个时间段有人已推开家门,和家人围坐着共享晚餐,有人或许已坐在宴席间,举杯换盏,言笑正酣。
可现在,他们都被困在这山谷间,心情很难畅快。
-
天越来越黑了,车厢内的空气也随之越发绷紧。
一些旅客开始坐立不安,频频起身向窗外张望。
不断有人拦住路过乘务员,焦灼地打听消息。
老梁皱着眉头找到司恋,脸上早没了午前偶遇时的乐呵:“弟妹,我们这机票……眼瞅着要赶不上了,这可咋整?”
司恋接过他的手机扫了眼航班信息,“梁哥您别急。这种因恶劣天气导致的晚点属于不可抗力,到站后我们会为您开具正式的晚点证明。”
她稍作停顿,确保对方听清:“到时候您拿着证明联系航空公司,如实说明情况。
大部分航司都会人性化处理。
全额退款恐怕难,但改签或非自愿退票通常可行……”
-
就在旅客们的耐心即将耗尽之际,调度频道终于传来好消息——
“前方积水区段已由工务段清理完毕,线路临时开通,准予发车!”
列车底部很快传来一阵轻微震颤,轮对重新咬合铁轨的瞬间,发出沉缓的哐当声,像憋了太久的叹息。
极端天气,不容松懈。
司贯行紧盯着监测屏,就见那绿色的地质数据跳得越发急促。
山体位移速率的曲线像条受惊的蛇,在警戒线边缘反复盘桓。
他按下对讲键冷静部署:“各岗位注意,我车现已进入落坡峪重点监控区段,机械师盯紧轮对温度和制动系统,乘务组每三分钟巡一次车厢,加强防范,随时准备应急。”
“收到。”司恋的应答紧随其后,干脆利落。
-
列车谨慎前行,车厢内的LED屏还在滚动晚点致歉的字样,只是末尾多了行新字:【线路恢复通行,当前时速40公里/小时,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司恋带领乘务组再次穿行于过道之间,一次次俯身安抚旅客,一遍遍确认行李架是否稳固,不断通过手持接收最新的调度指令。
直到完成发车后的首轮巡检,她才得空快步走向洗手间。
今天是她经期第二天。
片刻后她整理好自己,重新将碎发一丝不苟掖进帽檐。
跨出洗手间路过车厢衔接处时,她下意识朝窗外瞥了一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天色,就在这凝重的平稳中,彻底沉入了无边墨色。
-
雨势忽大忽小,列车在调动中心的指示下,将速度提到了60公里平稳运行。
岂料,就在车头距落坡峪3号隧道出口尚有7.3公里处,司贯行眼前的监测屏骤然爆闪刺目的红——「前方一级异物侵入」!
激光雷达扫描图清晰显示,一块巨大的不规则阴影卡正在隧道口外的轨道旁!
回波测算直径约3.5米,系统判定为山体滑坡导致的巨型落石!
喉咙像是被利剑猛刺,他下意识锁紧脖子,目光疾速扫过沿线实时监控与地形数据,大脑疯狂运转——
当前列车处于云顶高架段,桥隧相连,桥面距谷底落差近八十米!
一呼一吸间,车载CTCS系统触发自动预警,机械师发颤的声音从对讲中冲出:
“调度警报!前方6公里处发现大型异物!申请紧急制动!”
“不能急刹!”司贯行猛地起身,紧握对讲朝驾驶室跑去:“弯道高架!轨面湿滑!紧急制动必脱轨!司机组听令,立即施行逐级减压制动,平稳降速,利用前方隧道内干燥轨面摩擦辅助减速!”
1.3公里!
新型智能监测设备比常规系统快出1.3公里!
这宝贵的超前预警优势,足够他分析当前形势,完成关键研判——
列车正处高架中段,湿滑桥面与60公里时速下若强行急刹,巨大惯性将产生致命横向力,导致列车坠下山谷!
而3号隧道长约2.2公里,其内轨道相对干燥,是天然减速区!
隧道出口外800米是山坳缓坡,地形开阔,即便擦过巨石,也有缓冲空间!
“司工!信号丢了!”
司贯行刚踏入驾驶室,机械师的急声就迎面砸来。
同一时间,他手中的监测屏亦因信号丢失而陷入停滞。
“别慌。”他屏住呼吸,指尖压在操作台上,声音稳得像钉在铁轨,“于师傅,入隧道前尽力把车速降至20公里,洞内实施最大有效制动,利用隧道摩擦减速,出洞时速务必控制在10公里以下!”
-
生死关头。
在与调度室断联的孤立无援中,司机从极度震惊中强自镇定,选择相信身旁这位年轻副高的判断。
他手指从赤红的紧急制动按钮上撤回,转而依照司贯行的指令,开始以精湛的技术施行分段制动。
第一步,列车带着可控的减速度,呼啸着冲入漆黑的隧道。
车轮与洞内轨面摩擦发出的尖啸,刺破了车厢寂静。
这声音虽刺耳,却比高架桥上的湿滑更让人安心,因着至关重要的摩擦力。
第二步,车头冲出隧道口的刹那,那块狰狞的巨石赫然撕裂雨幕,近在咫尺!
“稳住!”
“慢!慢!”
胜利与毁灭仅在一线之间。
如同运动员冲线前的最后时刻,所有人的呐喊都化作最简单的两个字。
10公里时速,慢得足够看清巨石表面的青苔,也快得足够抓住一线生机。
第三步,列车以惯性滑向巨石,金属车体发生剧烈剐蹭,一连串火星在雨水中呲啦爆开,又瞬间被雨水浇灭!
紧接着车身剧烈震动,发出令人牙酸的巨响。
惊险与胜利在这一刻并存。
我们的钢铁巨龙将那块岌岌可危的巨石挤推开去,又在坚实的路基上继续滑行了一段距离,最终咣当一声,颤动地停在了湿滑的路基石砟上。
车头虽已探出司贯行预算的距离、惊险地悬于高架桥起始段,但大部分车体都安全地停留在了隧道内、及山坳平直地段,旅客车厢全部停在安全区。
“再补一段常规制动,保持停稳!!”司贯行死死扣着操控台边沿,下达最后一道指令。
他修长的腿紧绷着,仿佛要钉进车底铁轨枕木。
司机按他的指示完成操作后,彻底瘫在座椅里,望着失效的警报冷汗涔涔,一个字也说不出。
-
胜利冲线后,驾驶室并未迎来一如赛场的狂欢。
反而陷入一片近乎凝滞的死寂。
一种劫后余生的巨大懵怔笼罩着每一个人。
司贯行缓缓松开泛白的手指,僵硬的身体终于得以喘息。
【预警优势1.3公里,理论避险成功率92%。】
一组最新得出的评估数据从他脑海中闪过,撑得他头皮发麻。
他们研发新技术的初衷里,从未有「以一场真实的灾难来验证其价值」这一项。
万幸的是,他们抓住了科技进步所赋予的生机。
他长舒一口气,举起对讲,语调基本恢复镇静:“司恋,立即组织乘务组清点旅客情况,优先处置伤员。”
对讲那头一片嘈杂,司恋没回答。
因通信中断,司贯行也顾不上继续追踪后车厢情况。
他一步跨至操纵台前,代替瘫软的司机师傅,稳稳按下风笛。
‘呜——’
一声长鸣撕裂雨幕,坚定而绵长,如号角破空。
‘呜!呜!呜!’
紧接着三声短促锐响,坚毅而干脆,如同钢铁铸就的拳头,毫不迟疑地撞向沉压压的山谷。
笛声倔强地回荡在漆黑的山坳间,一遍又一遍。
仔细听,那一长三短的笛声,绝不是哀鸣的呼救。
是新一代铁路人踩着父辈的脚印,向群山发出的、足以召唤黎明的钢铁宣言。
是当年带领同志们、以肉身死死扛住铁路线的司科长,向二十五年后发出的捷报。
是而今用新技术战胜自然灾害的年轻司工,穿透时代的洪流,在应答1998,掷地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