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签到大明:肩扛两京十三省》最新章节。
秋风,带着几分萧瑟与凄清,悄然穿梭于汤府那幽深的庭院之中,每一缕风过,都似乎在低语,将满树的金黄与火红无情地剥离枝头,化作漫天飞舞的蝶,缓缓降落在青石小径上,铺就一条通往过往与未来的哀愁之路。这不仅仅是落叶的归宿,更像是汤家即将步入的黄昏,每一片落叶的轻吟,都仿佛在为这即将衰败的家族奏响一曲挽歌。
书房之内,气氛凝重而压抑,汤沐,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家族支柱,此刻正凝视着墙上那幅苍劲有力的书法,字里行间透出的不仅是墨香,更有他心中难以言喻的无奈与悲凉。
“黄菊秋来已满篱,青山于我久相期。
孤灯对酒不成醉,远道逢秋更觉悲。”
汤翰,跪在父亲身后,脸色苍白如纸,眼中满是对家族命运的担忧与自责。他试图开口,却只能哽咽出“爹……”二字,其余的话语,皆被心中的苦涩所淹没。
汤沐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中满是疲惫与释然:“起来吧,孩子,此事非你之过。如今想来,这一切不过是他人的精心布局,从颜大人的突然称病,到无端的贪污受贿指控,再到严嵩父子借翻案之名行打压之实,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我们,不过是这庞大棋局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罢了。”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落在墙上的诗句上:“‘黄菊秋来已满篱,青山于我久相期。’这诗中的意境,如今看来,竟是如此讽刺。我原以为,凭借一腔热血与正直,能在这朝堂之上留下一席之地,却不料,最终只落得个孤灯对酒,远道逢秋,更添几分悲凉的结局。”
汤翰:爹……是孩儿不好
汤沐:说了不是你的问题,现在说此事已经太晚,我们没退路了,卷入这场斗争,我们汤家只是牺牲品,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是打压我们清流在朝廷上的势力,我们被算计也只是捎带手的事情,现在无力回天了。李福达的案子,刚刚宫里已经传出旨意,把事情驳回了,为父这个官恐怕也做不了几天了。
汤翰眼中满是焦急与不甘,他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父亲,难道我们就这样认输吗?严嵩那父子,分明是利用我们,借刀杀人!”
汤沐叹了口气,目光从字幅上收回,落在儿子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翰儿,官场如战场,一步错,步步错。我们本想借此案扳倒郭勋,却不料反被严嵩利用,成了他们手中的棋子,他借此扳倒我们向大礼仪派做投名状。如今,只能尽量减少损失,保住家族的名声。”
“可我不甘心!”汤翰的声音中带着愤怒与不甘,“严世蕃那小子,不过十二岁,竟有如此心机,我定要让他知道,我汤翰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汤沐摇了摇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翰儿,你已不是孩童,该学会冷静。严世蕃虽小,连我都看走眼了,他跟你说的话,更是说明此子智谋非凡,且心狠手辣。你看问题总是只看表面,他背后是他爹严嵩,严嵩背后是大礼仪派的支持。我们此刻,需韬光养晦,而非盲目反击。”
“可是……”汤翰还想争辩,却被汤沐打断。
汤翰紧握双拳,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深知父亲所言非虚,但心中的怒火却难以平息。
他想起那日在街上与严世蕃发生的口角,只不过打瘫他家一个下人,自己和父亲已经登门道歉,自己记仇也就罢了,严世蕃居然还记恨至此,用如此毒计算计自己和父亲。
他不甘心。
但是已经晚了。
只听汤府管家急匆匆的跑来,在书房门口急促的喊:
“老爷门口来了官兵……”
次日,宫中传出旨意,李福达一案将由三法司共同审理,原主审官汤沐被革职审讯,由礼部右侍郎桂萼署掌刑部、兵部左侍郎张璁署掌都察院、少詹事方献夫署掌大理寺印信。
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清流瞬间陷入了绝望。
汤沐被革职查办,汤翰亦受牵连。他们自己精心策划的计谋,被严嵩父子如此轻易地化解,并反过来将自己置于死地,都是因为全部都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
当桂萼得知汤沐被革职,而自己被任命为新任李福达一案的主审官时,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激动。
这份任命,对他而言,不仅仅是一份职责的转交,更是他在这场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桂萼独自坐在书房内,手中紧握着那份任命诏书,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片被秋风染黄的庭院,心中却如同春日般温暖而明媚。
“终于,还是我们迎来了胜利。”桂萼喃喃自语,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了一抹满意的微笑。
他知道,这场胜利并非偶然,是自己奋力一搏押对了。
“汤沐,汤沐,你们终究还是棋差一着。”桂萼心中暗自思量,对于汤沐的落败,他并没有丝毫的同情与怜悯。
在他看来,若不是严家父子在此事中最后利用谣言和翻案,恐怕汤沐没等人没有这么容易落败,不知道还要弄出几次审理,堂堂大理寺卿查栽赃自己的案卷,还能拿被推翻,真是笑话,也不怪汤沐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严嵩和严世蕃的谋略不可低估,要早日把他们拉倒自己这边来。”桂萼想起严嵩对自己派系暧昧的态度,觉得此事已经到了拉拢此二人的时机。
“老爷,武定侯侯府下人送来一封信。”
这时一个下人像桂萼禀报郭勋给他送来了一封信,桂萼微微一笑,接过信件转身回了房间。
几日后,三法司衙门内,新任主审官坐在高堂之上,两侧是熟悉的面孔。只是,他们的位置已然不同,而堂下的汤沐与汤翰,也从昔日的审判者变成了今日的阶下囚。
这一幕,荒诞而又讽刺。
堂下汤沐披头散发,目光里早已没了神采。
汤翰望着高堂之上的那些熟悉面孔,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然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此时的东楼,却正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秋色,心中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爽感。
他终于为全子报了仇,也让汤沐一家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但是这还不够,东楼知道按照大明律,汤家最多也就是革职流放,他要的比这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