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万物诞生之时,就有着各种客观的改造规律,只是这种规律等待着人类的认识。
时空中存在着广度和深度。广度就是人类不断发明交通、通讯工具和网络,到达更广阔的世界。深度就是物质加工和使用的问题,在心理的时空中,人类是否发展到超越普通的感觉和经验,发现世界的内在规律,并把这种规律与自己的需要结合起来,就会深度加工物质、使用物质,在此过程中,人际关系向着更深层次发展。
如果仅有人类的需要没有物质,那人类便会缺乏材料,就像有能力,而缺乏知识与技能。并且,这不能孤立地看,人类与自然环境本身就在互动中发展。
而在发展中,有一部分人类只需要有适量的感性体验,便能发展到高级的思维。这在时间上能够节省时间,在空间上不需要每件事都去接触。就像老子在千年前就预言了道。
然而社会是一个整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一部分人把他们的经验告知世界,然后世界会通过教育向社会有益的方向培育。
社会的培养就是适时适地而动,每个人与他人在不同的建筑环境中互动,良好的物质、手段是社会整体进化的方式。
在时空的进化中,不仅仅对心理,对其它事物也从外部的动态到内部规律的探索,这一切是同步的。
我们假设,如果很早就提出了心理学这个专业,那只能研究人类的内心独白和外显行为,那亳无疑问是无意义的。只有在现代生理学、数学、物理发展后,大家都进入内部规律的研究后,才有意义。
只是在时空发展中,人类经历了前语言阶段,就是没有文字,只有手势、表情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信息的储存,对感觉记忆是视、听、触、嗅、味,而不是陈述性,也就是通过文字、符号代码输入的能力。
人类在自我意识觉醒后,通过控制自我意识,渗透到潜意识中,共同参与。达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目标,也逐渐明白造物主的设定。
人类在每个年龄的发展阶段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每个人的大脑发展的成熟时机不同,抓住时机才会使大脑迅速发展。
人类过少的感知材料很难发展高级的思维,但光凭感性材料又无法发展高级的思维,所以才需要教育的培养。实践遇到瓶颈时需要学习理论,理论学习遇到瓶颈,又需要实践。交替进行才能促使能力发展。
在学生时代我们常常有一种感觉,对于高深的知识一时难以消化理解,但多年后重看却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这是由于生活实践给予大量的体验,这种由于时空限制,一时难以突破的认知。比如杜丽娘之所以怒沉百宝箱,是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她无法摆脱时代对女性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