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本就是不断交流才有人类的产生。最早的一次鸣潮是在人类诞生之时,九系自然原素找到了最有机的结合方式,才产生了人类。
因此,世界处在不同的鸣潮中。从信息的容量来看,甲骨文的刻字到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产生。
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地点,人类需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不同,方式也不一样。
教育的产生是由于社会有了剩余价值,于是产生了分化,如果所有人都只是刀耕火种,那么只是停留在原始社会。
因此,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也在不断修正。教育最开始从贵族开始,教育与生活实践分离。孔子的教育鄙视生产劳动,但孔子对个人修身的教育非常重视。殊不知生产劳动也是修身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后来教育提倡不仅要重视人文知识对情操的培养,还要加入自然知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教育也逐渐偏离了轨道,自然知识也偏重于理论,与实际生活脱节。
首先,教育是因为剩余价值而脱离出来的,这部分价值如果没有处理好,那么将会连原始社会都不如。人类是要利用这部分剩余价值超越原本社会的生产模式,创造更高的价值。
但事实上,这部分价值通常没有利用好,在近代,父辈们没有完全的读书时间,总要边读书边劳动,而现代人可以脱产读书,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只是一句空话。
现代社会有一项重要的素质,就是信息素质。关于如何利用、创造信息,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知识不断更新,终生学习成为要求。
因此,你会看到过往的时序将会被打破,该干什么干什么的序列已经不适合现代人,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少人上完大学还要读研、读博,延迟婚育时间,或者干脆不婚不育。有的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还要进行教育、培训,重返学校学习。
不婚不育者要寻求稳定的工作,希望进入编制,拿到铁饭碗,快速赚到后半生的钱。而婚育者有的要兼顾学习、工作、家庭。
在校者的学习主要是上网课,以及搜寻学习资料,这是从信息到信息的过程,语言带有形象化的表征,虽然没有经过亲身经历,但这些信息让接收者转化为形象和可操作化的事物。在校时以书本为主,实践为辅。
现代人要同时接收和操作多方面、多层次的信息,学生时代除了要学课本知识,还要关注专业的前沿信息,这时以自我提升为主。工作以后接受的信息以实践为主,这时候的升职学习,以追求回报为主。很多人没有稳定的岗位,人员流动大,更需要随时接收处理信息,选择自己合适的岗位,随时学习新知识。
从实践中吸收的信息是不可忽略的,人步入中年后,由于神经的老化,在传统的智力测验上也许有所退化,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更胜于从前。这在老年人身上更明显。我们不可忽略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的智力因素,以及道德情感的提升。
因此,我们要对信息进行分类:有些信息需要整合、分析、识记、学习。有的信息需要查阅、即时处理。最重要的是网络给人更大的平台,让网络创业:写小说、绘画、成为博主,成为可能。自媒体是新兴的职业。
在庞大的网络中寻找社会支持。购物、办事、求学、求职、学术,以一种新兴的社交、学习、创业模式进化的信息流。
进入晚年,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的生活质量更高,有可能是高学历者有更高的经济收入,懂得吸收有关保健的信息,更懂得健康生活的方式。每个人都有接收、处理各自擅长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