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鲁宣公不知道,他这一次真的犯了大错,一个让鲁国公室的威望急剧下跌的大错。
经历了郊祭风波后,鲁宣公貌似感觉自己确实不该取消郊祭,使自己的威望在鲁国人民心中下降了几个点。
那无论如何得努力,重新提升一把自己的威望。
鲁宣公急欲提升自己威望的机会还倒真来了。
第二年,鲁宣公主持了郊祭后不久,就有了调停他国矛盾的机会。
这个机会是莒国和郯国创造的,莒国我们已经讲了不少,这里提提郯国。
郯国是大商王朝所封的一个诸侯国,是商王武丁之子的封国,定都郯地,即今山东郯城。
后来,大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重新分封郯国给商纣王帝辛的长兄微子启。
微子启是商周时期一位大贤人,是商王朝最后一任帝王商纣王的庶兄。
据说,微子启很早就洞察到当时在西歧的周国势力扩张迅速,且周国国君姬昌德才兼备,就劝谏商纣王要注意防范。
但商纣王我行我素,不听微子启的劝谏。
微子启见自己的这位王弟不修德政,以暴治民,且刚愎自用,知道这大商王朝是要玩完了,就愤而离朝。
后来,周武王伐灭纣王,微子启率商王室宗亲及大臣们向周武王投降。
据说,当时微子启实施了最高级别的投降仪式:肉袒牵羊。
在血腥的春秋和战国时代,肉袒牵羊这样的投降仪式多次记录于史料,一般形式是这样的:
投降者双手反绑,袒露上身,旁边一人牵羊,一人持菁茅,跪行至对方军前告饶谢罪。
双手反绑,袒露上身,表示未带武器,不着战袍。
献上羊,表示犒劳对方将士。
献上菁茅,表示交出祭祀权,因为菁茅是当时的祭祀用品,据说用于滤酒。
这样一番表现的意思就是绝对真心实意的投降,而不是诈降。
投降仪式还有一种是肉袒抬棺,双手反绑,袒露上身,嘴里含玉,身后抬棺。
这种投降仪式表示,自己已犯死罪,甚至不敢奢求对方饶命,完全是无条件投降。
含玉是当时的一种丧葬文化,春秋时期贵族去世后,往往会在死人的嘴里塞一块玉,这个叫玉晗。
古人相信,玉既可有效防止尸身腐烂,更有助其早日托生。
所以,这个玉晗到了汉代时,往往被雕成蝉形。
之所以雕成蝉形,是因为人们觉得蝉非常神奇,它能够褪壳成虫,蝉虫在地下经过一段时间,又会羽化成蝉,其生命貌似生生不息,寓含转生、重生之意。
微子启肉袒牵羊向周武王投降,恳请周武王保全商族香火。
周武王非常感动,不但赦免了商朝旧臣和一干宗亲,还分封微子启于郯国。
当然,分封给商王朝旧臣和宗亲最重要的还是商纣王之子武庚,武庚被封于殷国。
殷国,即今河南安阳小屯。
当时周武王还另外在殷都附近分封了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建立了邶国、墉国和卫国,以监视武庚的殷国,史称“三监”。
但武庚是一个有相当本事的人,他不甘心大商王朝被大周王朝取代,最终起兵叛乱。
不但自己起兵,还将原本是监视自己的周王朝宗邦邶国、墉国卫国都拉下水,史称三监之乱。
最后,周公旦整整花了三年时间,平定了三监之乱。
在这场商朝遗族对大周王朝的反叛斗争中,武庚当然也联系了自己的伯父微子启,要求郯国加入反叛大周王朝的斗争。
但微子启断然拒绝了。
正因为如此,所以微子启被认定是对大周王朝中心不二的人。
周公旦灭了殷国后,将商丘分封给微子启,重新建立代表殷商旧朝的宋国,让微子启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民宗祀。
微子启获封宋国后,无暇再直接管理郯国,就宣布郯国从属于宋国,成为宋国附庸。
也就是说,郯国原先是宋国的附庸国,地处山东与江淮之间,东向大海,南邻徐国,地理位置非常特殊,是大周王朝钳淮夷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