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公元前621年开始,季孙行父频频在春秋江湖露脸,给人一个小心谨慎的政治家形象。
史料记载,当年他赴晋国聘问,居然多备了一份遭丧之礼!
当时他说,多作点准备又不是特别麻烦的事。万一真的需要时,如果没有准备,那就是大麻烦了。
季孙行父的小心谨慎,还为我们留下了三思而行的典故。
当然,这也是孔子的功劳,因为孔子在评价季孙行父时就曾说过,“再,斯可矣”。
用字面上的理解,孔子认为,做一件事,一思是不够的,应该再思。
但再思就可以了,不能过。
到后来,这便形成了三思而行的成语。
当然,笔者认为,孔老夫子并不是在批评季孙行父,反倒是带有些赞许的意味。
毕竟,深思熟虑有何问题?
虽然,在后来公子遂专权时期,季孙行父确实在是否要向齐国如实报告鲁国发生的事件时,他犹豫不决,最终没有向齐惠公反映公子遂的问题。
有人说,这也许是季孙行父政治生涯的最遗憾之处。
但事实是,当时的季氏家族根本无法和东门氏家族斗。他不得不为稳妥起见,选择了明哲保身的策略。
要知道,在东门氏专权的岁月里,三桓势力是怎么的一个状态?
首先是孟氏家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宗主公孙敖流亡,孟氏家族也被迫改名为仲氏家族,接任的仲孙谷、仲孙难根本无法有所作为。
再是叔氏家族遭到沉重打击,旁枝叔仲氏家族甚至被灭族。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季孙行父肩负着季氏家族整个家族命运,他敢不小心谨慎?
三思而行,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公元前601年,公子遂去世,即东门氏家族宗主东门襄仲去世,季孙行父终于成了鲁国正卿,即执政上卿。
但他必须跟东门氏家族斗争,最后终于成功将东门氏家族给驱逐。
执政上卿,相当于我们所知的宰相、相国一职,季孙行父在驱逐了鲁国公室代表力量东门氏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国内改革。
初税亩,丘甲制,倡导俭朴社会风气等,成了鲁国历史上最贤的执政上卿之一。
这个时候的季孙行父,敏锐地意识到,家族的兴旺长盛,必须实现三桓的团结统一。
但可恨的是叔氏家族偏偏不干,叔孙侨如兴风作浪,最终自作自受,被驱逐出境。
但季孙行父坚持着自己的理念,为了三桓的团结,他果断将叔孙豹请回来继承叔氏家族以及卿大夫职位。
三桓,从此团结一致向前看!
季孙行父是孔子非常尊崇的鲁国贤大夫。在后来,孔子设坛讲学,曾多次讲卫国执政大夫孔圉、郑国执政大夫子产以及鲁国执政大夫臧文仲和季孙行父等人的事迹,教导孔门学子向这些德才兼备、知书达礼且有着巨大功业的先贤学习。
季孙行父不但得到了当时鲁国人的尊重,也得到了如今读史的我们的尊重,当然也得到了当时一些国家尊重,如鄫国。
鄫国有一座神峰山,号称“鲁南小泰山”,是一块风水宝地。
鄫国人听说鲁国贤大夫季孙行父去世了,居然主动要求将季孙行父安葬于神峰山。
因为季孙行父得谥号为文,所以后来神峰山改名为文峰山,为季孙行父建了季文子庙,将文峰山前的那条河改称为季文子河。
政治人物的是非功过,总是留待后人说。而后人对季孙行父如此尊敬,季孙行父同志,你足可以安息了。
再见了,敬爱的季孙行父同志,鲁国的春秋风云,当然要将您的事迹多说说。
公元前568年冬,高寿近八十岁的季孙行父去世,其谥号为文,后人称季文子。其子季孙宿继承季氏家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