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正在办学的孔子,一时间得到了两位大人物级别的弟子,即孟氏家族宗主、鲁国卿大夫仲孙何忌和他的兄弟南宫阅。
公元前518年,办完了父亲丧事的仲孙何忌和南宫阅两兄弟,奉父亲仲孙貜遗命,携重礼至阙里求见孔子。
孔子不敢怠慢,亲自出府迎接两人。
当仲孙何忌将来意说明后,孔子非常激动,也非常感慨。当着仲孙何忌和南宫阅的面,孔子高度评价仲孙貜道:“知过而改,此为君子。诗有云: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堪称君子表率矣。”
对于新收的这两位弟子,孔子非常重视。
当然,他也知道,身兼鲁国卿大夫和孟氏家族宗主身份的仲孙何忌不大可能如其他学生一样,能经常到孔子这里听课学习,仲孙何忌说到底只是一个挂名弟子而已。
但南宫阅就不同,孔子第一眼就喜欢他了。
南宫阅,即仲孙貜次子仲阅,鲁国大夫,因居住在南宫,世人称南宫阅。其后人以南宫为氏,成为鲁国南宫氏鼻祖。去世后得谥号为敬,后人称南宫敬叔。
关于南宫,如今为中华姓氏库里的一个复姓,其渊源有两说。
一说就是南宫敬叔为鼻祖。另一说则是源于南宫括,周文王四友之一,是周文王父子兴周灭纣时的一位贤臣。其后以南宫为姓氏,称南宫氏。
鲁昭公听说孟氏家族的仲孙无忌和南宫阅两兄弟都拜了孔子为师,非常高兴,他特意召见了仲孙无忌和南宫阅,问孔子的近况。
仲孙无忌其实对自己拜不拜师的无所谓,他只是遵父遗命而已,所以对孔子的情况根本没好好去了解。
南宫阅就不一样了,受父亲仲孙貜的影响,年轻的南宫阅早就对孔子非常仰慕。拜师后,南宫阅经常去阙里见孔子,认真学习,谦恭求教,也了解了孔子的基本情况。
南宫阅向鲁昭公详细汇报了孔子在阙里兴办私学、广收学生的情况。最后,南宫阅对鲁昭公道:
“主公,孔夫子一直强调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兄弟之礼,认为周礼乃治国理政之根本,唯有全国上下有序,人人遵循礼教,社会不致混乱,民众得以安定。
臣观孔夫子,胸有报国之心,更有治国之策。只是孔夫子一直很谦虚,他认为要真正推行礼教,必须以真正的周礼来治理国家。但如今周礼缺失,孔夫子一直很遗憾。”
鲁昭公听说孔子强调君臣之礼,顿时来了兴趣,对南宫阅道:“大夫可知孔夫子有何志向?”
南宫阅恭敬答道:“不瞒主公,孔夫子有意亲赴王室,遍阅王室所藏礼乐,以惠国人。”
鲁昭公大喜,道:“寡人就命孔夫子立即赴王室学习礼乐,待其礼成,任为大夫,举国推行,以振鲁室。”
就这样,鲁昭公下令,由国家公派孔子率弟子出国留学,具体是赴大周王朝王城洛邑学习礼乐,相关事项由鲁国大夫南宫阅牵头负责。
孔子欣然领命,这是他一直向往的地方。
王城洛邑,绝对是最讲周礼的地方。孔子相信,在洛邑他可以阅读到许多自己前所未有的书籍,以解多年来自己心中所惑。
按照孔子的计划,他要将一众弟子悉数带去洛邑,让弟子们都开开眼界。但事情却出了意外!
原来,季孙意如听说国君居然未经卿级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派出使团赴王城洛邑,顿时就火大了:这还了得?国君如此率性行事,必将置国家于险地!
季孙意如匆匆去见了执政上卿叔孙婼,对叔孙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