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了公山不狃之乱后,鲁定公如今貌似找到了当一个真正意义国君的感觉。
他非常感慨,寡人只用了一个孔夫子,整个鲁国的政治生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如今,堕城之策继续推行着,郈邑自不必说,连实力最强劲的费邑都摆平了,那区区孟氏的成邑自然不在话下。
见仲孙何忌到来,正在与孔子议事的鲁定公忙赐座。
仲孙何忌却面露尴尬之色,对鲁定公施了君臣之礼后,又向孔子拱拱手道:“夫子堕城之策,如今已堕郈、费两邑,唯孟氏的成邑,尚未拆除寸墙。何忌自感惭愧,今特前来告罪。”
孔子看着这位被自己逐出门墙的昔日弟子兼鲁国上卿,心下不觉有些愧疚。
以前自己未入朝为官,不知政坛之险恶。如今自己替国家执政,方感觉仲孙何忌也实属不易。
唉,早知如此,自己当初就不该在鲁昭公事件中以事君不忠为名,将仲孙何忌和南宫阅两兄弟逐出孔氏门墙。
见仲孙何忌彬彬有礼,孔子当然也回礼道:“仲孙大人何必自谦,堕城一事并非小事,难免有些周折。
丘只是希望,成邑能早日依令完成堕城,此乃大计,相信仲孙大人定不负国君所托。”
仲孙何忌点点头,转而对鲁定公道:“主公,臣今日就亲赴成邑,亲自监督成邑完成堕城大计。”
鲁定公大悦。
孔子也满心欢喜,只要三都皆堕,意味着三大家族都认可了自己在鲁国推行周礼的理念。
教化教化,首先当然是执政的这些权贵们都先被教化了。
当然,在孔子的内心,还有着一个大九九,堕城令一下,只要三都都堕了,那三桓的威望迅速降低,这是符合国君利益的。
要在鲁国推行周礼,最最重要的,是国君必须手握实权,而不再是提线木偶。
这一次,孔子借三桓担心对自己家臣尾大不掉之际,推出堕城之策,还成功平定了郈邑、费邑之乱,这使自己和鲁定公的威望如日中天。
重振鲁国公室威望,指日可待!
成邑并没有如郈邑、费邑那样的情况,仲孙何忌在家族中的威望还是相当高的,他一出马,成邑拆毁城墙一事,肯定没有问题。
尽管如此,孔子还是建议仲孙何忌作些准备:“孟孙大人,要不多带点兵马?”
“不用,公敛处父此人对孟氏还算忠心,何忌的话他还是会听的,夫子不用担心。”仲孙何忌对孔子道。
然后,仲孙何忌转向鲁定公道:“主公,成邑迟迟未拆墙,臣相信,公敛处父那边可能会有压力。
臣此番去成邑,稍加训斥,成邑堕城应该没问题。主公就坐等好消息吧。”
仲孙何忌走了,他去了成邑。
所有人都知道,仲孙何忌是去成邑监督督促堕城大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