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孔子离开鲁国前夕,我们将春秋江湖的局势粗略理一理。
孔子为什么要出走,为何要去卫国,他还想着去哪里,为何要去陈国,去楚国,为何又要回卫国,等等,这些都与春秋江湖的局势息息相关。
此时晋国仍旧是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但这个联盟已经不稳固了。齐国甚至还出兵讨伐过晋国,卫国和郑国都有反心,鲁国也对晋国不满。
楚国还在休养生息,只要恢复过来,就一定会向吴国复仇。
西方大国秦国,最近露脸的事是出兵帮助楚国打退了吴军。
公元前506年冬,吴楚柏举之战,二十万精锐楚军被三万吴军击败。吴军迅速攻占楚国都城郢都,楚国几乎灭国。
第二年春,秦国在楚国的请求下,出兵楚国,帮助楚军一举击退了吴军。
秦楚联盟的稳固性,达到了历史巅峰。
宋国,一直是晋国最忠心的跟班,此时也一样,紧紧抱着晋国大腿,在地区事务上也发挥着老牌中原强国的作用。
但宋国与郑国这对世仇,一直会有纷争,甚至战争。
宋国是孔子的祖籍,对宋国,孔子有着强烈的好感。只是宋国奉行的是商礼,而孔子推行的是周礼。
都是礼,但一字之差的礼,不是闹着玩的。
宋国人认定,商礼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礼仪。周礼嘛,嘿嘿,是剽窃了商礼且未得其真谛的不入流的礼。
所以,宋国人认为孔子推行的周礼,不过如此。
于是,孔子如果想要在宋国推行周礼,那基本上是肥皂泡。
现在最关键的是卫国,因为孔子已经决定了要去卫国。
卫国的关键人物当然是卫灵公,一位卫国历史上英明神武的国君,偏偏在死后得了一个“灵”的恶谥,是整个春秋历史上最令人唏嘘的事件之一。
公元前535年卫襄公出世后,年仅6岁的卫灵公稚嫩的肩上,承担起了春秋史上最牛逼诸侯国卫国的全部责任。
所谓最牛逼诸侯国,是站在自西周以来大周王朝所分封的列国诸侯中,谁最后亡国这个角度讲的。
卫国是最后亡的一个诸侯国,直到公元前209年,连秦国都没了,变成了大秦帝国了,皇帝秦二世偶尔有一次看大秦帝国版图,惊讶地发现居然还有一个卫国在。
想想列祖列宗不知灭了多少国家,轮到自己,怎么着也得灭一个,于是就向卫国发了个通知,命令其灭国,卫国这才告别历史舞台。
到战国时期,卫国更是以出产人才名满天下,商鞅、吴起、吕不韦、聂政、荆轲,都是卫国人。
孔子即将前往卫国,此时的卫国牛人主要有卫灵公、南子、孟絷、孔悝、弥子瑕、祝佗、王孙贾、公叔发、公叔戌、赵阳、北宫结、蒯瞶、公孟驱、端木赐、蘧伯玉、颜浊邹等人。
这些都是什么人,我们不急,以后见到一个介绍一个即可。
首先出场的当然是主角卫灵公。
卫灵公的得位可以说是天意之作,首先他并非嫡子,父亲卫襄公的夫人宣姜无子。然后是卫灵公的哥哥孟絷生来就犯了小儿麻痹症,早早领取了残疾证。
按当时规定,残疾人不得当国君。于是,卫国国君之位就咣地一声落到了卫灵公头上。
孟絷虽然不是卫国国君,但他却是卫灵公的哥哥,而且如果不是有点残疾,那卫国是属于他的,哪轮得到弟弟当国君?
整个卫国,如果说卫灵公最大,那第二大的当然是孟絷。甚至孟絷认为自己应该是太上国君这样的存在。
这样的身份地位,这样的自我感觉,让孟絷无论是说话做事,甚至吃饭走路,都显得鹤立鸡群般另类。
这让当时卫国大司寇齐豹很看不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