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出来的牛,要精心专人专地喂养,在郊祭那一天才会被杀掉用作牺牲。
但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当郊祭之日需要杀牛时,那头精挑细选卜出来的牛,居然成了残次品!
原来,前一天晚上,不知何故,一大群鼷鼠钻入牛圈,将那头本来健康且漂亮的牛给咬得遍体鳞伤。
被人发现时,这头可怜的牛已经奄奄一息。当主事的官吏闻讯赶来时,牛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那怎么办?一切推倒重来,必须重新卜牛,再重新选定郊祭日子。
这样的事,往往被人认为不吉利!
令鲁国人揪心的,是重新选定郊祭日子时,发现在接下来的四月份,没有一个适宜郊祭的好日子!
那怎么办?再往后推,只能选定在五月份。幸亏五月初一是好日子,那赶快定下来。
于是,本就依礼在四月前后完成的郊祭,居然一拖就拖到了五月初一。
这意味着什么?完全不合礼数!
完全不合礼数会如何?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
这次承担郊祭不合礼数责任的,是鲁定公。
公元前595年5月22日,鲁国第二十五任国君鲁定公薨。
诡异吧?至少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实在太诡异了。
年初时,鲁定公在朝见之礼时不合礼数。郊祭时,敬奉神灵又不合礼数。于是,老天和祖先都火大了,一把将鲁定公的命给收了去。
这个显然是迷信主义,我们可不传播迷信。但春秋最权威的史料就是这样记载了这些事!
而且,正因为孔子新招收的弟子端木赐从礼数角度预言鲁定公命不久矣,居然还言中了!
礼数,看来真的太重要了!
鲁定公去世后,那位同样被端木赐预言命不久矣的邾隐公呢?
呵呵,邾隐公活得好好的。听说鲁定公去世了,邾隐公又大老远地从邾国跑来,亲自参加鲁定公的丧礼!
邾隐公确实对鲁国太恭敬了,他也确实太害怕邾国会被鲁国一口给吞了,所以这一次邾隐公跑到鲁国来奔鲁定公的丧,居然又是违反相关礼仪规定的。
因为一国之君去世,不需要另一国国君亲自前来奔丧,更不需要另一国国君前来送葬。
但春秋走到了这个时候,那些个小国诸侯已经完全不再坚守所谓的礼数了。他们纷纷自己给自己降低身份地位,背负着非礼的历史责任,努力拍着大国诸侯的马屁,目的只有一个:努力在这个春秋江湖活下去!
如到鲁定公下葬时,即公元前495年9月,滕国国君亲自赴鲁国送葬。
大家都不再顾及着礼数了,孔子啊孔子,你的高端礼教学说,还有人愿意接受并实践之吗?
但孔子仍旧坚持着,这是他的初心,也是他的使命。克己复礼,如果那么轻松容易的话,自己何成大师?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