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灵公很担忧,经常担忧,在担忧中,卫灵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听说孔子带着孔门弟子又来了卫国,卫灵公非常高兴。这一次,他决定要重用孔子了。
重用孔子以治理国政,那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全身心扑在反晋大业上了。
说起来,孔子已经算是第三次到达卫国了,这位举世闻名的大才,也是与卫国有缘了。
孔子一到卫国,就得到卫侯召见,也非常兴奋。
也差不多同时,齐国派人来见卫灵公,要求卫国想方设法援救被围困在朝歌已整整三年的晋国叛军,即中行氏和范氏军队。
根据齐国国君齐景公的号令,齐国更是筹集了千车粮草,由号称打不死的小强之称的郑军护送。
此时的朝歌,由于三年被围困,已经断粮了。
这是反晋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齐景公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救。
郑国已经出大兵六百乘,那卫国呢?
卫国的主力此时基本在晋国前线,前几年追随齐军讨伐晋国,攻占了不少晋国城邑,该些城邑均需分兵驻守,卫国兵力严重不足。
此外,世子蒯聩叛逃晋国,此时追随着晋军统帅赵鞅,时刻准备着向卫国发起进攻。
来自齐国的命令,真的很难执行了,但齐国的命令也非常重要且符合实际。这些天,卫灵公真的很头大。
对了,孔夫子来了,这位全世界最有智慧、知识最为广博的大才,说不定会有办法!
所以,卫灵公一见到孔子,就直接问道:“关于行军打仗,夫子有何高见?”
孔子满腔热情,准备了一大堆如何以礼治国的道理前来见卫灵公,哪曾想卫灵公突然问起军事来?
不要以为孔子对军事一窍不通,至少在理论上,孔子读了那么多书,至少也读过几本兵书吧。
但孔子打心里讨厌打仗,他甚至认为,正是因为大家都不讲礼了,才会有战争。要避免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礼教通行天下大同。
孔子在心里长叹一声,卫国,实在不是自己值得呆的地方。
孔子向卫灵公深施一礼,以感谢国君拨冗召见,然后郑重道:“丘所知者,无非是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排兵布阵这咱刀兵之事,丘实在外行。这就告辞国君。”
说罢,孔子再次施礼,转身而去。
卫灵公怔怔看着孔子离去的背影,心中可谓是五味杂陈。他真的真的很尊重孔子,也很想重用孔子,孔子也与卫国有缘,但最终却未能在卫国出仕。
一开始,是以蒯聩为首的卫国卿大夫势力反对。后来,是来自齐国、鲁国的压力。如今,是现实的问题。
对卫灵公来说,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挽救这几近失败的反晋事业,是如何应对万一到来的晋国报复。
夫子呐夫子,寡人何尝不知礼教的重要,但礼教需缓缓图之。礼崩乐坏,已历经几代,恢复礼制岂可能一蹴而就?
寡人,没有时间了。
是的,卫灵公确实没有时间了。就在这一年,也即孔子离开卫国后不久,一代明君卫灵公在内忧外患中郁郁而终。
孔子就这样离开卫国了?
是的,据说卫灵公问阵于孔子后的第二天,孔子便失望而离卫。
而且,这一次,孔子离开卫国要去哪里几乎没有明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