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鲁桓公和鲁僖公这两位国君对鲁国的贡献很大?
确实有一定的贡献,但不应该达到值得让鲁国人世世代代都祭祀的地步。
之所以保留鲁桓公的祭庙,是因为此时鲁国实际掌权的三桓,源于鲁桓公!
之所以保留鲁僖公的祭庙,是因为三桓真正兴盛起来并开始掌控朝政,就在鲁僖公时代!
对三桓来说,鲁桓公和鲁僖公这两位先祖,是对三桓作出巨大贡献的两位国君,所以,掌权的三桓,保留了这两位先君的祭庙。
孔子很清楚这个内中缘由,早在他担任大司寇时,就提出过意见。
毕竟,论对鲁国的历史功绩,鲁桓公、鲁僖公算不得最突出;论亲情,离当时国君鲁定公都过了六七代了。这两人的祭庙,不应该保留了。
当然,孔子这种要规范鲁国祭庙的建议不可能被三桓采纳,孔子细思以后,也终于找到了三桓之所以要保留鲁桓公和鲁僖公祭庙的真正用意。
三桓掌权的鲁国国内,连孔子都没办法制止,所以鲁国许多知礼守礼的人只能是忍气吞声。
尤其是负责祭庙日常维护管理的官吏们心中积聚着怨气,一代代积聚下来,虽不敢发作,但在日常工作中就有了一个严重的后果!
这个严重后果就是对鲁桓公和鲁僖公两座祭庙的管理不上心,什么安全隐患检查之类的,基本就是一个过过场的形式。
于是,火灾的隐患越来越大,或者说,防火的各种设备设施都不到位了。
于是,一场鲁国宫中大火,离起火点最近且防范措施最不力的鲁桓公、鲁僖公两座祭庙,势必被烧毁。
如今,借着鲁国宫中大火烧毁鲁国祭庙一事,孔子当然得充分发挥一把了。
孔子要告诉陈湣公的是,诸侯国上下都要守礼!
你不守礼试试看?绝对不会有好下场。别看一时拿你没办法,到后来,连老天也会来制裁!
但在陈湣公听来,孔夫子真乃神人也!居然远在陈国,就可以推断出鲁国大火居然焚毁了鲁桓公、鲁僖公两座祭庙。
那这样神人级别的牛人,陈国快重用啊。
但陈湣公貌似仍旧没有重用孔子,他只是想重用,但没有重用。
因为陈湣公不敢得罪鲁国和卫国,也不敢得罪宋国和齐国,更不敢吴国。
要知道,孔夫子是被鲁国赶出的,卫国、宋国也不敢重用他,齐国更是对孔夫子意见很大。
而那个野蛮的吴国,据小道消息,有意邀请孔夫子赴吴国当官。
你陈国头上长角了?难道还想对吴国搞一出截胡?
虽不敢任用孔子,但陈湣公对孔子是恭敬有加的。孔子,在陈国至少过着相对优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