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才华,显然打动了陈湣公。
那陈湣公你就不会立即下诏,任命孔子为陈国卿大夫,执政陈国?
这显然不合适。
正如卫灵公有意重用孔子,但处处受制一样,陈国也是如此。
陈湣公几乎一天到晚都忧心冲冲,因为这个时候的春秋国际时局,实在太乱了。
对陈国这种军事实力、经济实力、文化实力都弱爆了的诸侯来说,如果大周王朝天下太平,凭着二王三恪的政治地位,可以将小日子过得舒舒坦坦。
但春秋走到公元前492年左右这个时候,礼完全崩乐完全坏,天下太平这玩意儿实在太奢侈了。
如今,步入春秋霸业舞台中央唱着主角的,是晋国、齐国、楚国、吴国这四个国家。
晋国,终于将要摆脱内乱的泥潭了。公元前493年秋,晋国中军元帅赵鞅率军在铁丘击败了郑军。
这场春秋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导致了很多个重大后果。
首先,晋国被围困于朝歌的中行寅、士吉射叛军获救无望,最终放弃朝歌,逃至邯郸。赵鞅率晋军继续围攻邯郸。
一旦晋国成功平叛,那晋国将向反晋联盟列国发起报复行动,除了几乎没有开展过实际反晋行动的宋国外,齐国、郑国、卫国、曹国、鲁国乃至一直在支持着晋国叛军的周王室,都将遭到打击!
二是齐国在反晋行动中押上了全部家底。铁丘之战后,齐国全面向晋国发起了进攻,攻占了晋国大量城邑。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齐国已经强弩末矢。而且,由于连年战争,齐国已经不堪重负,齐景公醉心于春秋争霸,却忽视了国内权力斗争。
齐国的内乱,即将爆发。
三是郑国从此基本退出春秋舞台。曾经的中原小强郑国,军事实力不俗,曾击败过周边任何一个国家,甚至还单独击败过超级大国楚国、晋国。
但铁丘之战,郑国遭到惨败,兵力几乎损失殆尽。那曾经的世仇,会放过郑国吗?屡屡被郑国击败的宋国,立刻将活跃起来。
四是铁丘之战后,以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几乎瓦解,如今真正在反晋的,看来只有一个齐国了。
鲁国,将全部的对外关系放在了防备晋国报复,以及彻底击垮传统敌国邾国上。
宋国,立刻对晋国示好,将全部精力用于对郑国、曹国两个传统世仇的落井下石上,分别对两国发起了猛烈进攻。
五是休养生息了十年的楚国,终于重新站了起来。楚国将继续北上,同时,怀着对吴国的刻骨仇恨,将掀起围剿吴国的报复行动。
楚国的第一枪,对准了吴楚之战中站队到了吴国的蔡国。公元前493年冬,楚国侵入蔡国,蔡国被迫远远逃走。
国家逃走?
是的,那就是迁国。
蔡国向吴国哀求援助,最后带着先祖的坟墓和牌位迁到了吴国的州来。
蔡国,完全成了吴国的地盘。这样的国家,毛想想好了,在残酷的春秋末期,还能活几天?
六是吴国的野心继续膨胀,公元前506年柏举之战击败了楚国后,吴国占领了原属于楚国地盘的江淮大片土地,并南下威服楚国盟友越国。
吴越两国在春秋末期的短暂争霸模式开启,越国一不小心在檇李打败了吴国,并使吴王阖闾重伤而亡,这催生了春秋末期一位强悍的霸主,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很快向越国发起了报复行动,在夫椒击败了越国,迫使越国不得不臣服吴国。
如果不是越国这个地盘实在只能算是一个穷乡僻壤的话,吴王夫差肯定要一口将越国给吞了。
但吴王夫差的远大目标是中原,他盯上了曾经的恩师晋国,意欲与晋国争霸。
对陈国来讲,吴国是最恐怖的存在。
吴楚之战时,陈国不愿站队到吴国,使吴国对陈国不断打压。
先是威逼陈国国君陈怀公至吴国,使陈怀公在吴国凄惨被杀。
再入侵陈国,迫使陈国暂时不得不听命于吴国。
如今的陈国,就成了吴楚两大强国中间的夹心饼干,围绕着亲吴还是亲楚,国内争论不休。
陈湣公被折腾得焦头烂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