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颜回对孔子非常敬重,他甚至将孔子当自己的父亲来事奉,是对孔子最孝顺、最恭敬的弟子。
颜回对孔子的学说丝毫不怀疑,孔子所言所行,他用心记着,不但在思想上彻底领悟,更是做到学思渐悟,成为孔门弟子中对儒家学说最坚定的拥护者、践行者和宣扬者。
如今,颜回已经32岁了,正是一个人思想成熟期。
孔子很欣慰,他拥有弟子数千,但在他所有弟子中,颜回可谓是完全吸收了他的儒家学说,比自己的儿子孔鲤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孔子认为,颜回是能够真正继承自己衣钵的最可靠最坚定的儒门弟子。
颜回学思敏捷,才华横溢,全盘掌握了孔子所要宣扬的礼教,且对孔子所言所行绝对信奉,始终不渝,忠诚不二。
所以,每当有重大课题研讨时,孔子往往让颜回就自己提出的话题进行阐述。
颜回向孔子深施一礼,谦恭道:“弟子认为,若我等庸碌无为,提不出正确的治国方略,这才是我等的耻辱。
如今,我等坚持道义,坚信提出的治国理政方略是正确的。然列国诸侯鼠目寸光,不容我等,这正是列国诸侯的耻辱。
坚守心中的道义,无论历经多少难险,都应百折不挠,此乃仁人君子之为。
哪怕如今穷困于此地,我等仍须坚持不怨天尤人,方显君子之度量也。”
孔子听了大悦,他走上前,拉着颜回的手对众弟子道:“子渊所言,正合为师之意。所谓志同道合,今后子渊若成了富翁,我愿帮子渊理财哦。”
孔子的玩笑话让大家都笑颜展开,颜回脸一红,对孔子深施一礼,道:“弟子不才,只是讲出了心里话而已。然夫子年事已高,如今粮绝于此,终归还是得想想办法。”
研讨学问时,大家都不觉得肚饿,现在又到了饭点,大家这才感到饥饿难耐。
幸亏今日一大早,年轻一点的弟子都在附近挖了些野菜,还摘了些野果,大家就凑和着吃了一点。
谁知,当晚就有数名弟子身体不适,肚疼难耐,还拉了肚子。年轻的一点有几个,半夜呻吟,着实凄惨。
原来,这些天大家都本已筋疲力竭,身体虚弱。晚间吃了采来的野果野菜,谁知这些野果野菜有的微毒,有的过寒,让不少人害了病。
折腾了一宿,幸亏未有致命的,但已经有数名弟子病倒而不能起身。
孔子心如刀绞,如果再等几天,不用说这些生病的弟子,就是其余众人,也得饿死。
仲由、公良孺、司马牛等人互望了一眼,几人商议了一下,决定上山去碰碰运气。凭几人的武力,说不定可以打点野味来。
几人对孔子打了声招呼,就上山去了。
端木赐也没闲着,他决定再去贼人那里碰碰运气。如果不弄点药和食物来,自己一干人等说不定真要饿死于此谷了。
唉,任不齐怎么还不到?
端木赐相信任不齐已经顺利到达了城父,向楚王报告了孔夫子的困境,此时楚王应该已经派军前来救援了。
但不管如何,远水解不了近渴,眼下最需要的就是食物与药品。
唯一的办法,就是重金贿赂那些贼人,以此换食品药品。
端木赐仔细思量了一番,将言词给梳理了一遍,然后只身一人,手无寸铁,径直朝贼人军营而去。
盗贼军营前,自有兵士守卫,见端木赐走近,早就有兵士喝令。
营帐中走出那名首领模样的,持刀走近端木赐,见是端木赐孤身一人,放下心来,将刀入鞘,道:“早就有言在先,此路不通,先生还是原路返回吧。”
盗贼首领言辞倒也温和,这早在端木赐意料之内。
这些天,端木赐就想着一个问题,为何这些人不动刀行凶,只是围困住自己一行人?
很显然,这些人既非谋财,更不想沾血。他们绝对不是什么盗贼匪徒,而是奉命行事的军人。
春秋时期,参军入伍,并非是谁都有这个资格的。有资格的,是士一级以上的国人,在军中有一定官职的,或者是战车上的甲士,有许多甚至是大夫级别的。
士级以上的人,当然懂礼。只要懂礼,那就有得一谈。
端木赐相信,只要自己以礼相待,对方定然会给自己一谈的机会。只要自己有机会说出一番话来,那凭自己的口才,也许会说服对方提供必要的食品与药品。
心中大定,端木赐向首领拱拱手,道:“我知将军把孔夫子及吾等困于此地,实乃奉命行事,不得已而为之,故未有半点责怪将军之意。
我今日前来,亦是奉师命而来。数日来,将军只是奉命阻止吾等前行,并未对我等有加害之意,孔夫子感念将军,故命我前来示谢。”
言罢,端木赐朝那首领深施一礼。
那首领怔了一怔,想不到自己率军将孔夫子等人围在此谷数日,人家非但不怨恨,反而差人前来道谢。
人家有礼,当然得以礼还之。
首领向端木赐还了一礼,叹了一声,并未多话。
孔夫子乃世间贤人,自己虽奉命行事,但毕竟对夫子不利,首领当然有些内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