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时的话讲,就是“克己复礼为仁”!
当时,颜回请孔子作进一步解释,向孔子请教具体的行为准则,孔子这样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
聪慧过人的颜回,只需要孔子轻轻一点拨,就立即知道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听孔子解释后,颜回感慨道:“夫子所言,弟子记住了。弟子虽不才,但一定努力践行克己复礼。”
所以,孔子从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因事而宜!
樊迟出身农家,对农事非常感兴趣。在他眼里,通古知今学富五车的孔子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所以,有一次他就问孔子关于农事的问题。
这个农事问题,其实就是请教如何种庄稼的问题。
这下孔子的脸登时绿了,他没好气地对樊迟道:“这个方面,你不如去问某个农民伯伯,我是不大懂的。”
樊迟看来情商有点低,他根本未曾注意到孔子的脸色不佳,继续问孔子。
这一次,他问的是如何种菜的问题。
孔子强忍着心头的不爽,对樊迟道:“这个方面我也不太懂,实在没什么好教你的。”
樊迟走后,孔子终于将火气发了出来,他一把将手中的竹简摔到桌上,冲着樊迟离去的方向,恨声道:“这个子迟,真是个小人!”
当时在场的颜回见孔子发火,忙上前安慰。
孔子继续道:“只要当政者讲礼,百姓谁敢不敬?当政者知义,百姓谁敢不服?当政者守信,百姓谁敢不尽忠?
当政者如果真正做到这讲礼、知义、守信,天下之大四方民众,人人皆拖家带口前来投奔,又何必为种庄稼这样的事操心?”
颜回轻叹一声,他知道孔子的意思。说实在的,孔子虽然才华横溢,但并非什么都懂,而农事可能正是孔子最薄弱的方面。
孔子自幼便居住在曲阜,哪里有机会从事农活?到后来成年后,他就去季氏家族打工,从事的也是管理方面的工作,哪里接触过农活了?
而该死的樊迟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居然来揭孔子的短了。
孔子是一位真性情的人,对此当然很不高兴,所以他张口就说你樊迟今天这样子来为难老师,非君子所为。
当然,孔子一贯以为,学而优则仕,一个有大志向的人应该从事的事,是大事,是当官,是治理国家,而非种庄稼这样的小事。
孔子曾曰过:“耕也,馁在其中矣。”
意思就是,种地是不能养家糊口的。
因此,君子怎么可以从事耕种呢?
与君子对应的,当然是小人,这便是孔子评价樊迟为小人之故。
这个小人,指的是见识浅陋。
但,哪怕是孔子评价过的见识浅陋的小人,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樊迟,后来独成一派,其主攻方向正是重农重稼思想。
后来,樊迟与闵损、宓不齐三人一起在鲁国棠地办学,在济水一带传播儒家思想,使棠地即今山东鱼台县,成为一个伟大的历史父化名地。
樊迟约于公元前454年去世,葬于今鱼台县王鲁镇武台村。
中国五千年文明,大部分是农业文明,是自春秋以来直到明清整个国家的根本,可谓是无农而不稳,是历朝历代必须高度重视的基础性问题。
这使得樊迟的思想在儒家脱颖而出,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唐朝时,唐玄宗封樊迟为樊伯;宋朝时,宋真宗封樊迟为益都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