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伯嚭也是一位不但充满智慧,也浑身充满情商的时代牛人。
夫差最近的心情很好,对伯嚭的信任也到了顶点,几乎是言听计从。
伯嚭提醒夫差,吴国北上中原争霸,对其他任何国家都可以武力压制。但对鲁国,务必要讲礼仪。
要知道,成为诸侯联盟盟主的重要一环,是得到天子的敕封。而这一环,鲁国作为大周王朝宗邦诸侯,将会起到重大作用。
吴王夫差深以为然。
齐国趴下了,鲁国听话了,那卫国呢?
吴王夫差看着舆图,想起卫国就火大。因为数年前,卫国居然将出使到卫国的吴国行人且姚杀了!
当然,据说且姚这家伙到了卫国后目中无人,表现得过于嚣张,甚至向卫国索贿,确实该死。
但你卫国无权杀他!
那就把卫国国君给叫来开个会,统一一下思想。夫差命人给卫国国君卫出公发了通知,通知前来参会。
卫出公顿时就慌了。吴国佬哪里是叫自己开会?分明是将自己扣押在吴国的节奏。
卫出公本不想去,但如果不去,那吴国大兵就直接打过来,凭卫国的国防实力,估计是要被吴国给灭了的。
去是要去的,但要动点手脚!
听说这次吴王夫差不但召集了卫国,还召集了宋国和鲁国,那就赶快联系这两位仁兄。
卫国紧急联系了鲁国和宋国,三国很快就背着吴国先行碰了个头。
围绕着吴国北上中原这一重特大形势,鲁国国君鲁哀公、卫国国君卫出公和宋国卿大夫皇瑗决定抱个团。
三国订立盟约,向神明发誓,今后要同呼吸共命运,在任何国际事务上共进退,不能完全受制于吴国。
中原列国诸侯,打心里真心看不惯吴国。
有了这份盟约,卫出公整个就放松了,他哼着小调去参加吴王夫差召集的会议。
夫差把卫国、宋国和鲁国叫来开会的目的,就是希望与三个国家作一个盟誓。
因为接下来吴国将要与晋国就谁为老大一事谈判,吴国需要广泛的支持。
但令夫差没料到的是,还没等吴国将盟誓议程启动,卫出公居然私下里发表不讲政治的言论:盟誓的内容未经国内集体研究决定,暂时不宜与吴国盟誓。
在卫出公眼里,吴国这种东夷野蛮之国,既残暴又无礼。
这一次,卫国、鲁国、宋国三大国都已经结盟,怎么可以与你吴国再结盟?
卫出公没想到的,是鲁国和宋国迫于吴国淫威,不得不与吴国盟了誓。
自己在吴国人主持的会议上,居然驳了吴国的提案,不参与盟誓,那岂不是自个撞南墙的节奏?
吴王夫差火大了,下令逮捕卫出公。
卫出公确实有点脑进水,连孔子都说过,被胁迫的盟誓不用遵守。既然吴国强迫盟誓,你盟个誓就得了,何必愣头青?
现在,吴国佬发怒了,吴兵如狼似虎般包围了卫出公住处,这一幕正好被陪同鲁哀公参会的鲁国大夫子服何和端木赐看到。
子服何叹了口气,对端木赐道:“按惯例,诸侯会盟,当盟誓等公事完成后,主盟的诸侯应表达对参会诸侯的感谢,并赠送食物,挨个告别。
如今,吴国非但不向卫国致谢,反而包围卫侯的住所,这是哪门子的礼仪?子贡与吴国太宰伯嚭相交甚厚,要不你去提醒一下他?”
端木赐的舌头,是那个年代最牛逼的玩意儿。伯嚭只听得端木赐将诸侯会盟相关事项一摆,就知道吴国又严重违反了礼仪。
盟誓,是双方平等且自愿的事,如果一方不愿盟誓,那另一方不得强迫。如果强迫,那盟誓的事项也是可以不用遵守的。
如今,卫国不愿盟誓,你吴国居然要逮捕他,这实在是严重违反礼法的。
吴国太宰伯嚭头大如麻,但他不能向端木赐解释逮捕卫出公的原因。
因为这实在太丢脸了,吴国好不容易主持一次诸侯会盟,总共邀请了三个诸侯国,结果有一个还不愿盟誓。
这样的国家信誉,实在差了点。
那就整个其他的理由。
伯嚭对端木赐道:“寡君之所以要将卫侯留下来,是因为卫侯来得迟了些。寡君还有许多事项要私下里与卫侯谈谈,子贡你就不要误会了。”
端木赐严肃道:“太宰就不要自欺欺人了吧。卫侯这次能出现在这里,想必在卫国国内由公卿大夫们经历过慎重讨论,最终决定参会的。
卫国这些公卿大夫们,并非是所有人都同意他来,卫侯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自己参会而国内安全无虞,这就导致卫侯到会晚了些。
太宰,你想啊,贵国主持的这次盟会,卫国那些支持卫侯参加的公卿大夫们,实则就是贵国的朋友。
那些不愿意卫侯参会的公卿大夫们,实则是跟贵国对着干的。
既然如此,如果贵国扣押了卫侯,那实则就是打击贵国的朋友们,而让与贵国对着干的人得志。
我真替吴王担心,吴王欲称霸,却在诸侯盟会上扣押诸侯,这样一来,谁不害怕?
如果吴王欲凭此称霸,那我看是绝对不会成功的。”
伯嚭一听,太有道理了,于是将端木赐的话转告夫差。
夫差一听是端木赐的意见,对伯嚭点点头,道:“子贡的话,寡人得听,待寡人成就霸主地位,一定要招揽子贡。太宰与子贡两人相交甚厚,届时成为寡人左膀右臂,霸业可定!”
就这样,卫出公虚惊一场,最后被释放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