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哀公的悼词当然是被历史记录了下来,但这是一篇不怎么出彩的悼词,文采一般,且都是抄自经典文籍,我们也就不说了。
要说的,是孔子逝世后那些事。
首先要说的,是孔门弟子都来替孔子守孝,而且,都严格遵循孔子提倡的丧礼,守孝三年。
守孝三年,严格来讲并非孔子提出,但却是孔子提倡的。
春秋史料中,齐国大夫晏婴的父亲逝世后,晏婴就守了三年的孝。当时晏婴坚持的是古制,而非后来孔子提倡的守三年孝。
孔子当时是这样曰的: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自在母亲体内形成胚胎出来,到离开父母的怀抱,需要三年。并非是鲁国人需要三年,全世界的人都需要三年。
当然,当时还没有胚胎这样高大上的现代科学用词,但意思是一样的。生命自形成至基本能够离开父母怀抱,一般应三年。
这三年,也是父母最辛苦的三年。那为了报答三年赐予生命并养育之恩,当父母去世了,儿子应守孝三年。
无论是古代那些先贤的自觉行动,还是自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大力倡导,在后来战国、秦汉、三国时期,守孝三年并非是硬性规定。
直到两晋时期,国家对公务员有了守孝三年的内部规定。到了南北朝时,守孝三年就成了法律规定。
三年守孝期内,虽然不需要天天痛哭哀泣,但规定了要穿丧服,不近女色,不参加娱乐活动,不饮酒,不奢靡等等,一般的人很难坚守。
既然那么难,那就涉及到了得坚持三年容易与否的问题。
所以,那些需要守孝的,尤其是需要暂时放弃权力与地位的达官贵人就必须计较,这三年是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三周年,即36个月。
当然,这个并不需要三整年。
孔子认为,母亲用母乳哺育孩子,一般需要27个月。所以守孝三年,守的是27个月即可。这个自然就成了儒家关于孝礼的重要思想。
只是,难道孔子就笃定母乳哺育孩子需要27个月?
由于有了奶粉之类的替代品,且母亲的产假哺乳假有限制,所以,一般情况下,孩子一周岁左右往往就开始断奶。但这是现今的情况。
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情况,去衡量先秦时期的母乳哺育这样的事。孔子认为,27个月,包括了娘胎中的10个月。这样算来,看起来也很客观。
还有人考证说,27个月的由来,是结合了闰年闰月的因素。
“三年之中两不闰,三年之中闰两边”,也就是说,三年中有一年是闰年,三年中前后两年是闰年。那碰上闰年,那这一年就多出一个月,三年中要有两个闰年,就多了两个月。
于是,三年,即两个整闰年各13个月,加上第三年头1个月,从而得出是27个月。
还有一种说法,这个三年,指的是三虚年。
那最短的三虚年是这样的:第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开始算,即12月份这1个月,加上第二年的一整年共12个月,再加上第三年的头一个月,共计14个月。
而最长的三虚年是第一年的1月份开始至12月份,共12个月,加上第二年的一整年共12个月,再加上第三年的至12月份为止,也是12个月。
这样的三虚年,共计36个月。
那怎么行?
于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统一了思想:两个整年加上第三年的一个月,即25个月。这个理论依据是,在守孝的第三年,只要满一个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