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西蒋庄》最新章节。
五天一次的冉寨集,是离我们这里最近的一个集市,每到有集的日子,喜欢赶集的人就从四面八方的村子里往那里聚集。
我的姥爷,也是冉寨集上的常客。
姥爷会绑苕帚和刷帚,用的工具很简单,他坐在地上,把工具的一头扎在腰上,另一头套在脚上,拿起一把高粱穗子,把葶杆这头插在中间的一个圆孔里,脚用力蹬,中间的圆孔往小里缩,把葶杆扎得紧紧的,然后绑上细绳或细铁丝,这样绑上几道后,拿下来,用刀把葶杆头割齐,一把把苕帚或刷帚很快就做好了,就背着到集上去卖。
姥爷在豆腐李庄,我们西蒋庄,是姥爷去赶冉寨集的必经之路。
姥爷每次赶冉寨集路过这里时,都会到我家来,他肩上挎着搭裢,进屋问我母亲:“我去赶集,你买什么吗?买的话我给买回来。”
母亲说:“什么也不买。”
姥爷就又走了。到中午他赶集回来时,也到我家来,从搭链里掏出些花生对我们说:“我给你们买的长果。”
有时也会买回柿饼子给我们吃。
所以,那时,我就盼着五天一次的冉寨集,盼着姥爷去赶集时,给我们买回来好吃的。
有一年冬天,那天下着雪,姥爷冒雪赶集回来时,给我和弟弟一人买了一双草鞋。我穿上草鞋,到外面踏着雪去玩,简直比做的鞋都舒服暖和。
更让我和弟弟高兴的是,年二十八那天,姥爷去赶一年中最后一个集回来时,给我和弟弟一人买了一件新布衫,一人一个新帽子。让我俩也和别人家小孩一样,过年穿上了新衣服。特别是两顶帽子,颜色好看不说,还有两个彩色的小球从帽顶搭拉下来,走路时一晃一晃的,我和弟弟穿戴上高高兴兴出去玩时,别人看了问:“这是谁给你俩买的新衣服和新帽子?”
我自嚎地说:“是我姥爷给买的!”
别人就羡慕地说:“你姥爷真好,给你们买这么好看的衣服帽子!”
那时候,在村子里,每当要过年时,生产队都会让男青年敲着锣打着鼓,由队干部带领着到有在部队当兵的军属家,给院门贴上对联,对军人家属慰问一番。
接下来,每天下晚,半大小伙子们就把锣鼓拿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咚咚”“咣咣”“嘡嘡”地敲打一晚上。
到了年三十,虽然锣鼓声停止了,但又响起噼雳啪啦咚咚嘡嘡的鞭炮声。
那时,临近春节,家家都会忙活上一阵子,蒸馍馍、蒸包子、炸油饷、炸油条。储存在屋外的缸里,够整个春节期间来且吃的。
当然,准备多少食品,还有做什么伙食,也要根据家里的条件,劳动力多,收入好一点的人家,过年吃得就好一些。
可像我家就不行了,只是在年三十的晚上,能吃上一顿白面馅里参点肉的饺子。但到了年初一,就吃素馅的了,而且还白面饺子和黑面饺子参着吃。
白面饺子,就是用小麦磨成的面包的饺子;而黑面饺子,则是用地瓜面包的饺子。
地瓜,从地瓜地里刨出来,生产队分给每户,家家就把地瓜切成片,晒干后就成了地瓜干,把地瓜干磨成细面,就是地瓜面。
地瓜面并不像白面似的有筋道,用地瓜面做窝窝头或大饼子还勉强,可这和起来一点粘劲也没有的面子,怎么能包饺子呢?
原来,那时,生产队每年收获的玉米和小麦,大都交公粮了,只有一些红薯,由于没法用作公粮,便分给了社员,所以,地瓜干就成了人们能够生存的主食。地瓜面虽然是甜的,长年累月地吃地瓜面的窝窝头大饼子,就吃腻了。于是,人们为了让地瓜面的做法更多一些,以增加食欲,就把榆树根的皮剥下来,晒干磨成面,叫榆面子,往地瓜面里参点,这样地瓜面就有粘度了,烙饼擀面条都行,还能包饺子呢。
只是,地瓜面虽然也是白的,但熟了之后,就变成黑的了,所以就叫黑面饼、黑面条、黒面饺子。
但是,到了年初二,母亲领着我们去姥爷家时,就又能吃上一顿白面肉馅的饺子了。还能吃着用肉做的菜呢。
不管怎么说,过春节这几天,还是比平时吃得好一些。像破五这天,饺子虽然是黑面素馅的,但也是饺子啊!
但到了初六时,就又吃地瓜面的饼子窝头了。
母亲说,等到过十五时,再做好吃的。
于是,我盼啊盼啊!终于盼到十五了,又吃上了一顿黑面饺子,还有几片油饷。
十五下晚,邻村都挂了很多灯。
但是,我们生产队条件不好,元宵节不放灯又说不过去,就弹拢了一水桶棉花球,再倒上柴油泡上,两个小青年抬着桶,由蒋九水领着到了村西边,从桶里夹起来个浸了柴油的棉花球,点燃后放在田边的地上,隔上两三米远,再夹一个点燃放上。这么边走边放,举目看去,一长串窜着火焰的灯光,也挺好看的。只是燃烧的时间太短了,桶里的棉球还没放完,先放的就陆续燃烧完了。
那天,生产队通知说,东队和西队共同出钱买了两盒呲花,晚上在村中间的空地上燃放,让人们到时都去观看。
于是,天黑之后,人们都聚集到那里,等了一晚上,可两盒呲花,几分钟就呲完了。
过了正月十五,这个年也算过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