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西蒋庄》最新章节。
爷爷走后,他那三大间屋子虽然空出来了,但我们仍然住在只有一间半的小西屋里。
母亲之所以不往大屋子里搬,是因为父亲在来信上说,他会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早日把我们接到他那里去。再说,到了冬天时,屋子太大,若不多烧火的话,屋里会很冷。
可是,一天晚上,天上下起雨来,开始雨很小,屋里就“嘀嘀嗒嗒”地漏水点。
这一间半房子,年年夏天下雨时漏水。有一年,母亲见漏得厉害,就给我姥爷要了点钱,让我爷爷去给买点瓦回来修补。
那次,爷爷领着我去的,套了生产队的毛驴车,走了半头午的路,到了县城边上县里烧瓦的窑场,买了几十块红瓦。在回来的路上,爷爷坐在前面赶着毛驴,我坐在后面。突然,迎面刮来一阵很大的风,把爷爷戴的草帽刮到路南边的水坑里。爷爷忙停下毛驴到水边蹲身伸手去拿。可是,那草帽漂在水面上,爷爷虽然一再努力伸手,但就是够不着。由于有风,那草帽还继续往里漂。我在毛驴车上坐着,见此情景,赶紧下了毛驴车,走到爷爷跟前自告奋勇地说:“爷爷,我下去给捞上来。”说着就往水里走。
爷爷拉住我说:“这水有多深咱不知道,一个草帽,咱不要了,别淹着。”
可我坚持说:“没事,淹不着。”继续往里走。
爷爷以前种过菜园,之前是给自己家种,后来成立了生产队,又给生产队种菜园。种菜需要上粪,可村里那点粪肥,往庄家地里上都不够,怎么往菜地里上?可没有肥料菜就不长。为了让菜长多长好,无论自己家种菜时,还是后来给生产队种菜,他都经常去县城里,掏大街上的厕所,用手推车或毛驴车拉回来,上到菜地里。所以,他对这里道两边的地型应该非常熟悉,所以就松开了拉着我的手,但仍看着我担心地提醒说:“脚下试着点,一旦深了,就别往里去了,赶紧往回来!”
还好,那水只到了我的腰,我追上草帽后就捞了上来。
买回瓦来,把破瓦换了,下雨屋里就不漏了。
但由于整个房子太破旧了,光靠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不单单房子,我家的整个院子里都显得破乱不堪。
先说房子,顶上的瓦旧的发黑了。坯墙下的地基上,有几层红砖,由于年代久远,都风化得用手一碰就掉碎面面。再看院墙,底下还厚实,但到了墙头上,多一点少一点薄一点厚一点的。特别是院门处的过道,没有顶棚不说,两边的两道过道墙,还有过道墙北边一座没有顶的仓房,怎么看怎么像残缘破壁。就连爷爷屋子窗前的那棵小枣子树,由于被爷爷锯过上面的叉,看着也不那么顺眼。院里的东南角上是厕所。在厕所西还有一堵不长但很高的墙,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其实,那时盖房子并不是很难,因为都是土坯房,而土又到到处都是,取着又方便又容易。村西边有个地方,位于我们西队场圆面,蒋东才家那几棵杏树旁边,有一个大坑,就是村里人盖房砌院挖土挖出来的。因为那里的土黏性好,人们盖房时就在那里托坯。用一个木制的方框,放在平整的地上,先在底下撒上一层干土面子,再往里搓满挖起的湿黏土,再手拎着小夯使劲在黏土上夯,土被夯下去就再往框里添黏土,再使劲夯,夯平夯实后,把木框拿下来,一个土坯就制成了。晒到半干时把土坯立起来继续晒,等晒干后摞成垛,就可以拉回家盖新房了。
盖房时,先挖出地基,再把挖出的土边回添边用大夯和小夯轮流着夯实。
小夯是底坐一块四方的石头,上面安着个不长的木把,木把上头有个小丁字形横把,人就双手提着横把一下一下往下使劲砸。大夯则是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上面拴了好几根粗绳子,几个年轻力壮的男子在两边扯着绳子喊着号子,齐刷刷地拉着松着绳子,那大石头就在地基上起起落落。
把地基夯实,就可以在上面摞坯盖房了。
但不知为什么?村里年年有盖房的,但我家的房子却一直就这么对付着住。
这不,屋里又在漏雨了。开始雨小,屋里漏的也少。母亲见哪里漏水,就拿个盆接在哪里?本以为这雨下一会儿不下了就好了,可没想到雨一直下,下到后来炕上也漏水了。我们正躺炕上睡觉,雨都漏到我们盖着的被子上了,母亲就起来看着,把我们的被子往不漏水的挪,希望雨赶紧停。可到了半夜时,那雨不但不停,还仍越下越大,小屋里漏的连躲的地方都没有了,再在这屋里待下去大人小孩都得浇成落汤鸡。
母亲见状,只好把行李一卷,深更半夜冒雨带着我们搬到东面爷爷空出来的大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