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绝世医神

第二千二百九十六章 老皇帝(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桃源绝世医神》最新章节。

蟒王心里冷笑。

殊不知他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在陈阳跟秦庆峰两人的掌握之中。

陈阳治疗皇帝,怎么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刚才那么说,只是为了给自己树造一个狂妄的外表,用假象来迷惑蟒王而已。

蟒王春风得意,果然没有细想,直接上套了。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安全了,接下来也可以真的给老皇帝,展开治疗。

“父皇。”

来到龙椅旁,靖康太子的情绪,立刻低落了起来。

因为此时老皇帝的情况,真的危在旦夕了。

脸色因为灵气冲撞的缘故,变成了紫色……且隐隐有变黑的样子。

整个人也处于重度昏迷的状态,根本无法苏醒。

陈阳瞧了一眼大概情况,而后就伸出手,准备去给老皇帝探脉。

却不曾想,还未靠近老皇帝,就被一股巨大的力量,反弹了起来。

“哈哈哈……”

看到这一幕,台下站队蟒王的大臣,再次哈哈笑了起来。

蟒王脸上也是浮现了笑意:“皇兄筋脉逆冲,体内的灵气早就不受控制,随意外放,高人,你不会这点都不懂吧?”

“呵呵,一时大意。”陈阳微微一笑,故作好像强行找补的样子。

实际上他说的是实话。

刚才真的大意了。

他本以为老皇帝的情况,还没有非常的糟糕。

可从刚才外泄的灵气来看,老皇帝的情况,已经到了极度危险的地步。

一个不慎,真有直接静脉断裂死亡的威胁……

嗯……

陈阳强行运转灵力,顶住外泄灵力,去给老皇帝探脉。

探脉的过程,十分安静。

过了八到十分钟左右,陈阳已经是满头大汗。

此时他也松开了手。

“陈阳兄弟,我父皇的情况,如何了?”靖康连忙问道。

此时大殿之下的笑声,也已经停止,所有人都期待的看着陈阳。

虽然在很多人的眼里,陈阳根本不可信。

可他都查看了,也就都想听听陈阳怎么说了。

陈阳扫视了一圈,道:“这个病,不难治。”

“我只要略施手段,就能让你父皇苏醒过来,且彻底的解决筋脉逆冲的问题。”

噗哈哈哈哈……

陈阳话音落下,大殿下立马就有人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

蟒王也是嘴角一勾,彻底对陈阳没了任何想法。

直接就将陈阳认定成了一个无能之辈。

沽名钓誉。

“陈侍郎,你笑什么?”靖康太子一眼盯向了那笑的最大声的人。

“回禀太子殿下,臣这是在为陛下感到高兴,为我大靖皇朝感到高兴,陛下若是能痊愈,是社稷之福。”那陈侍郎睁着眼睛说瞎话道。

他刚才发笑,明明就是嘲笑。

“呵,确实。”靖康太子也没拆穿他,只是微微一笑,而后又看向陈阳道:“那陈阳兄弟,什么时候能开始治疗?”

“我回去准备准备把。”

陈阳随口道。

“好。”靖康太子点头,而后看向蟒王:“皇叔,那最近几日,还请您多多照看父皇。”

“呵呵,太子殿下放心吧,臣一定会好好照顾皇兄,等这位陈高人的医治。”蟒王笑道。

“嗯,那我们就先走了。”靖康点点头,而后就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带着陈阳秦庆峰离开了太和殿,返回东宫。

靖康离开后,大殿的文武百官,自然也都退去。

不过蟒王的手下,却是悄悄的又折返了回来,面见蟒王。

一群人坐在一起商议,今天的事情。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还愈
还愈
凌依有一个秘密,谁都不知道:她喜欢颜之寻,很早就喜欢了,很喜欢很喜欢。三年不见,再次重逢,爱意依然热烈。“我是专属于你的心理医生。”“你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值得。”
栖寒1203
家乡月明
家乡月明
关于家乡月明: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我也属话多之人,好在我基本不发牢骚,因为我好多年前就认定这个社会不欠我什么,而是自己碌碌无为,愧对社会,所以早就没了不平之气。前几年看到正能量这个词,我一眼就喜欢上了,如果人人都多发挥正能量,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美好。闲来无事在网上看小说,对穿越小说很感兴趣。子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也想从心所欲一把,带上自己七十年的阅历和微弱的正能量,穿越时空,回到少年
东山明月
开局继承一颗垃圾星
开局继承一颗垃圾星
林笙继承了一颗星球,没有一丝绿意且黑雾笼罩的那种,更别说原始居民了,林笙只想说一句,是想我死吧!是想我死吧!是想我死吧!重要的事情吼三遍。
柒玖不醉酒
我在意识世界分身变强
我在意识世界分身变强
都市青年机缘巧合分身水浒传中梁山第一任首领王伦,时空影响之下改变意识世界命运,在超凡能力的帮助下,摆脱了王伦的必死之路,两界互通,现实世界也一鸣惊人,改变世界格局
北国白杨
开局瞎子,我让校花愧疚一辈子
开局瞎子,我让校花愧疚一辈子
关于开局瞎子,我让校花愧疚一辈子:我叫陈安,是一名瞎子,准确来说是为了恢复光明忍受系统那一次又一次离谱签到地点的瞎子。不过幸好,有一位女菩萨一直陪着我……我叫洛诗雨,是一名校花,我把一个瞎子给推倒了,愧疚的海洋淹没了我,所以我决定,为了补偿他,我愿以身相许。只不过,这个以身相许的瞎子似乎有点离谱。路口卖唱,一首唱哭全网。参加明日之星,比赛现场直接让大幂幂当场湿了全脸。一首直接写入教科书,开创国风
易安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