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记

第二十章 曼特尼亚的绘画风格(一)(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读画记》最新章节。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Andrea Mantegna,1431~150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早期的艺术家,现实主义情节大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都亚画派的代表人物。曼特尼亚在进行壁画和油画创作之外还创作铜板雕版画,曼特尼亚也是意大利早期创作铜板雕版画的艺术家之一。

1431年曼特尼亚生于意大利维琴察附近的帕都亚,1506年9月13日卒于曼图亚。在他十一岁时就成为了帕都亚画家弗兰西斯科.斯考乔内(Francesco Squarcione,)画室的学徒,开始学习绘画。

1455-1457年曼特尼亚为帕都亚的爱列米塔尼教堂内的奥维泰里小礼拜堂创作的壁画即《圣母升天》(Assumption)及《圣克瑞斯多弗的殉教》(Martyrdom of S. Christopher)等多幅作品。他的这些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为他赢得了荣誉。很可惜这些壁画在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于战火,现在只修复了残存的部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残存的精美画面以及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

曼特尼亚曾在贡查加(Gonzaga)家族任宫廷绘师长达四十年之久。曼特尼亚多才多艺,他热爱散文和诗歌,还认真研究古罗马艺术。他善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并进行刻画细节,曼特尼亚热情地投入到人文主义与艺术的结合的工作中。他著名的9幅系列帆布油画作品《凯撒的凯旋》中他对古罗马时期的人物形象刻画的细致入微,如士兵的铠甲、武器和服饰以及古罗马的钱币、建筑等,这些细节的刻画都展现出他对古罗马艺术的研究热情。

曼特尼亚的作品也深受帕都亚雕塑家多纳泰罗的影响,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雕塑般的质感。有资料显示曼特尼亚也是一位雕塑家,但是非常遗憾的是人们没有找到他的雕塑作品。

曼特尼亚曾经在意大利画家雅克布.贝里尼的工作室和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著名的画家乔万尼.贝里尼一起工作。曼特尼亚吸取了雅克布.贝里尼的创作经验,同时又超越了雅克布.贝里尼的艺术成就。曼特尼亚的绘画影响了乔万尼.贝里尼的创作风格,曼特尼亚后来成了乔万尼.贝里尼的姐夫。乔万尼.贝里尼一直追赶曼特尼亚的艺术脚步,两人在长达几十年的竞争中,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开辟了不同的艺术道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自然科学和几何学发展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人们开始对空间有的了深刻的认识,人们认识到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几何体。建筑师F.布鲁内莱斯基证实透视法中的“灭点”的存在,他把解决透视问题的数学方法传授给了艺术家,绘画艺术从此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透视法的研究与应用是那个时代艺术家研究绘画的重点。线条透视法标志着那个时代的艺术感觉。它是一种用于二维世界创造三维世界的显示现实世界的绘图方法。[1]

这个时期,透视法的伟大的征服者是乌切诺。乌切诺的透视艺术是他把对数学的深入研究的成果应用到艺术的创作中。在这个时期意大利的另一位画家法兰西斯卡对数学和透视也进行了研究并撰写了《透视绘画论》,他的研究对后世的艺术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曼特尼亚深受了乌切诺的透视法的影响,他也对绘画透视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曼特尼亚也是一位透视大师,他的仰视透视和缩短法的透视法为绘画艺术拓宽了道路。

这三位画家的代表作分别是乌切诺用精准的透视关系创作了《圣罗马诺之战》(1450年-1460年)、曼特尼亚用透视缩短法画的《哀悼基督》(约1483年[2])和佛兰西斯卡创作了表现耶稣受到鞭挞的作品《鞭挞》(1447-1460年)。

我们可以比较曼特尼亚、乌切诺、弗朗西斯科在透视学绘画上的异同,对他们的艺术有更多的了解。

乌切诺的《圣罗马诺之战》描绘的是1432年6月1日锡耶纳军队和佛罗伦萨军队之间的一场的战争。作品分三部分,其特点是画面立体感强,具有强烈的纵深感,透视精准。

乌切诺用他的数学知识精确的计算出画面的透视灭点。整个画面中的场景被画家进行了刻意安排。他把画面中所有的人物、动物和其它物体都精准的放置在画面上,如果我们把这些人物和景物的各个点之间用线连接起来就会发现它们都交汇于同一个灭点上。

这三幅作品中画家所描画的人物比例、大小和透视关系,都按照透视法的原则描绘的。如手持长毛的士兵与场景的比例关系,都按照透视原理成比例地缩小向后方延伸,画面表现出强烈空间感。乌切诺还运用透视缩短法描绘倒地的士兵的身形,他明显的缩短了人体比例。在乌切诺之前,没有人向他这样用精确的几何计算准确地排列画面中的各个元素的位置。乌切诺的作品显现出数学推演出来的透视法的秩序性,但他太过于强调的透视的规律性,使得画面缺少了艺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佛兰西斯卡创作了表现耶稣受到鞭挞的作品《鞭挞》。这幅作品是双联画构图,画面上精准的建筑结构和细节以及画家令人惊叹的透视法的应用让人过目不忘。

我们在这里不讨论这幅作品的绘画内容,我们从弗兰西斯卡的绘画技巧上加以分析。在这幅作品中画家采用前景和后景的方式表现绘画主题,并用立柱把画面进行空间分割。画家把画面分割成两部分,但两组人物没有轻重不一的现象。画面的左边为后景,在暗淡的月光下,耶稣正遭受着鞭挞。画面的右边是在晴朗的天空下三个男人在谈论问题。两组人物似乎没有任何关系。

弗兰切斯卡用他掌握的空间、光学和数学知识,让左侧画面中心灭点落在了耶稣的身上,并让左侧画面中的光线、房顶、柱子以及大理石地面的透视线都交汇于中心灭点上。右侧的画面在明亮的天空下,光线、建筑和人物空间透视线也都汇聚在特定的灭点上。

佛兰西斯卡用一明一暗的两个场景进行对比,用前景衬托后景的空间,渲染画面的气氛,使得另一空间中的人物更加立体。我们还可以同时看到建筑物内部的透视动态。这种以一个场景渲染另一个场景的表现手法,是弗兰切斯卡典型的艺术表现手法。

曼特尼亚的《哀悼基督》表现基督死后,圣母玛利亚等人的悲伤场面。曼特尼亚在创作的过程中采用透视缩短法来表现基督死去时的悲伤场景。画家采用平行视角从耶稣的脚部看过去,视线与画面平行,为了不遮挡视线,他把耶稣的脚,画的稍微小了一点,这样画面更加立体,同时画面中还产生了戏剧化的效果,增加了悲伤的气氛,让观者产生了悲剧感。

画家并不是用透视法展现绘画技巧而是用透视缩短法营造了一种悲伤的气氛。用透视法营造画面的气氛,这种方法往往会起到不一样的烘托场景的效果,这是曼特尼亚的创作特点。

[1]《欧洲史-转型时代:1450-1914》诺曼.戴维斯刘北城郭芳译中信出版集团 p8

[2] 2008 E-ducation .it.S.p.A.,Florence Une société SCALA GROUP,Florence p228。注:《欧洲史-转型时代:1450-1914》诺曼.戴维斯刘北城郭芳译中信出版集团标注创作年代是1480年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疯批帝宠:朕的祸妃是白月光
疯批帝宠:朕的祸妃是白月光
朕的祸妃是白月光:前期「陛下~那个耳后有蝴蝶的坏女人瞪臣妾!」苏芙笙含着泪扑进龙案,朱砂痣抵着帝王喉结轻蹭:「您再纵着她,今晚别想碰笙笙的腰封......」苏芙笙第9次告状时,帝王突然咬住她颈间红痣:「笙笙,你每诬告一次,今夜龙榻就多一道锁链。」中期她握紧染血的簪子,却被箫御珩裹着龙袍按在颈窝轻哄:「乖,杀完人记得往冷宫抛尸,明日早朝朕替你作证。」后期他折断她羽翼困在龙榻,却纵容她杀尽效仿者『学
金鲤水里游
魔法少女川崎缘
魔法少女川崎缘
在平凡的世界里,缘是个被同学围绕请教的学霸?却因一场意外,穿越到了满是魔法与奇幻的异世界。研究悲叹之种,发明神奇道具,努力帮助大家。缘和伙伴们在调查中,不仅要面对魔女的袭击,还要小心各种未知的危险。他们能否揭开真相,打破命运的枷锁,拯救魔法少女们呢?而缘又能否找到回到自己世界的方法?快来一起走进这场充满奇幻、冒险与温情的魔法之旅吧!
pchello
银发后重归八零,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
银发后重归八零,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
五十一岁的昌素君发现老伴早就跟别的女人领证,儿子和孙女也不尊重她。气晕后她重生回到了八零年代,18岁青春正茂的年纪。这一次!她要搞事业!要嫁就嫁本身就品行好的男人!她从前世别人口中贤惠的女人,变成了胆大有计谋口才好的坏女人。在她受委屈时,强同理心的科研大佬把她抱紧在怀里,心疼道:“素素,我懂你。“俩人计划有个孩子时候,晚上他眼神幽幽:“我来辛苦点。”他把她宠爱的内心重回小孩,爱情事业双圆满。前世
葡萄草莓啵啵
抄家夜觉醒,八岁奶团撕圣旨救侯府
抄家夜觉醒,八岁奶团撕圣旨救侯府
八岁的李南柯在梦中觉醒,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话本世界中,话本的女主是她重生的姨母,爹娘是姨母换亲后的炮灰对照组。姨母一家越风光,爹娘就越凄惨,最后更是被抄家流放,全家受尽苦楚折磨惨死。没想到刚刚觉醒,抄家的圣旨就来了!面对泪失禁的草包美人娘,不靠谱的纨绔浪荡爹,偏心自私的祖父,以及满院子犹如虎狼一般抄家的禁军,八岁奶团子不慌不忙,先撕圣旨救侯府。解决危机第一步,小南柯瞄上了带兵来抄家的少年宣王。
九月花
穿书成恶女,我撩夫续命
穿书成恶女,我撩夫续命
现代少女楚泱泱意外穿书,成为同名恶毒郡主——权倾朝野的丞相之女,亦是书中男主洛兮风复仇路上首当其冲的“亡妻”。“亡妻”残暴好色,强掳洛兮风成婚,婚后百般折辱,险些将他阉割,令他对她恨之入骨,巴不得立刻了结她。穿书而来的楚泱泱,没什么大本事,最会拍马屁,她决定抱紧男主大腿,让她只有四个月的生命得以延续。她主动帮助他调查洛家灭门惨案,求得片刻喘息。她献上自己的救命血,给他解毒,在生存的路上又加一分。
橙又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