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们全家修仙忙

第311章 伴手礼(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越之我们全家修仙忙》最新章节。

能给李光辉家住三个洞府,只不过是阿宝家一家人的怪僻,就是要看着曾经整过自家的人,现在怎么样在地里辛苦劳作,汗流浃背。

不经常接触怎么会知道他们的难过呢?不经常给他们卖点好,偶尔请他们吃一顿,又怎么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呢?

杀人不如诛心,人死了说不定是到另外一个空间过好日子去了,活着备受煎熬才是真的让人能产生报复快意的。

当然,阿宝家的人,真的不会刻意的去报复谁,他们很相信天道好还这句话,欺人可以,但不可欺天。

李光义中了状元,最高兴的莫过于李老头了,家里人这么多年读书,读啊读,终于有人成了大材,总算没有辜负祖宗。

李老太又震惊又难过,要是大房能有一个中的,她肯定会很高兴,现在中状元的是她最不喜欢的儿子的儿子,只能让她醋心,一种酸溜溜的感觉。

但在偌大的宴会上,她还是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了。

虽然她和所有的隔壁邻居都不是很熟,她是个性格冷淡的人,不喜欢搬弄是非,以为高人一等,所以从来不跟别人来往。

这个时候也没有人到她跟前献殷勤,但县里的当官的,靖州城的当官的,来给状元爷道喜的时候,这些官员的家眷不知道老太太冷淡的性格,都纷纷向她道贺。

李老太嘴上不说但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管怎么样总算有一个孙子中状元了。

这是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事,虽然中状元这个孙子她都很少看到过,连长什么样子都没有搞清楚,但一点不妨碍她洋洋自得。

这些官眷们见她不说话,只是随便点点头,还以为她拿架子,不知道她天生就是个比较冷淡的人。

这回喜宴吃的是流水席,从早到晚不停歇,街上人随便可吃,不用带礼物只要想吃都可以吃。

但大部份人都带了重礼来的,状元爷还没当官,但是将来一定是个京官,有可能是陛下近臣,能跟陛下说得上话的,怎么样也要巴结着点。

王氏脸色难看的对李光明道:“早就叫你也去考一下,能考上个举人么也能一个月三十两,那白花花的银子不好看吗?

你为什么就是不去考呢?什么风头都叫别人出了,难不难过?”

李光明如今管理着响山桃园,轻松愉快,一个月三十两不说,过年时李光正又给了他一百两,这一百两是额外的,因为就他管事最多,到处忙。

另外平时吃的不要太好,比在家吃那是好了千倍万倍,时令水果不说了,大冬天也能吃瓜吃桃,是一般人家能办到的么?

他已经比很多举人老爷更好过了,二婶给他十来件衣裳,全新的,光这些衣裳都是好多钱。

考举人,他可太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水平了,千人万人过独木桥,秀才可能每个村都会有一两个,举人一个县也未必会出一个,何必浪费那么多的钱去自取其辱。

他一声不语,只对自家母亲笑一笑了事,转身就去忙着干活了。

他也会在酒楼上帮忙,作为一个合格的家族兄弟,所有的李家人有什么喜事他都会找时间帮忙,这种在李家酒楼上吃酒的事情,他当然少不了四处张罗张罗。

李家人都喜欢这样识字又热情的人,安排座位都给人安排得恰到好处,总是让喜欢的跟喜欢的在一起坐。

城里的亲戚全一窝蜂的来了,大家都穿上最体面的衣裳,仿佛是自己儿子中了状元一般,满面的春风得意。

小王氏怔怔瞧着热闹非凡的酒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乱世双姝:丫鬟的后宅生存录
乱世双姝:丫鬟的后宅生存录
关于乱世双姝:丫鬟的后宅生存录:关键词:丫鬟姐妹乱世求生宅斗作者有话说:近期准备书测了,因为书城给量,真的急死人,半死不活的给一百、两百吊着。生死,就在这几天了,如果能起量,我便按照原定计划,写个百万左右的长文,原设定,是四代人的跨度,女主两人,从丫鬟,到皇妃,再到太后,最后是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女主的孙女(第四代),打破性别枷锁,不会像童贞女王那般去性别化去迎合阶级需要,而以女子之身,与兄弟相
蜀中说书人
藏在逆光里的谎言
藏在逆光里的谎言
系统默认
瑶魔仙
八零:离婚路上禁欲大佬反悔了
八零:离婚路上禁欲大佬反悔了
盛妍重生后,看着眼前额一手烂牌。母亲贪婪无度,婆家心狠手辣,闪婚三年的丈夫杳无音讯。盛妍索性不再忍耐,带着独自抚养长大孩子去家属院要求离婚,谁知一看到这娘两,原本坚定的男人临时反悔,把他们安置在家属大...
蒲枫落
快穿之花式攻略计划
快穿之花式攻略计划
关于快穿之花式攻略计划:苏瑶,一个平凡的女孩,意外绑定了一个快穿系统,被迫穿越到各个世界,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她的目标只有一个——攻略那些冷酷无情、高高在上的男主们,赢得他们的心,才能回到现实世界。从古代宫廷到现代豪门,从修仙世界到末世废土,苏瑶凭借智慧与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步步为营。
蚊子饲养员
燕子南去
燕子南去
“哪怕他对小燕子的爱肆意生长,可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他违背不了。燕子南去了,留他一人困在紫禁城里”【纯脑洞|刚好这两天在重温,然后想到如果当初紫薇真的离开了,那么五阿哥和小燕子的命运又会怎么样。
春信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