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魏知古为什么要插手工部的事物,其实还是和户部调拨各地仓储物资和税赋有关系,钱币改革和税制改革之后,商业市税、市舶司海贸关税、还有边关互市关税现在都是折银钱,走钱坊“飞钱”上缴户部。
李隆基对武周时期的“天枢”进行熔炼,收天下铸币熔炉,全部集中到东都洛阳铸造新的开元通宝,新的开元通宝采用新的合金材料,采用轮滚重压冷轧技术。
文钱交于户部,户部仓储收储大唐各地粮食、绢帛、手工制品,经过户部官营商户进行南运北调
这样户部和工部的矛盾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大唐飞钱业务只能是皇家盛源通钱坊,而且盛源通还是大唐银币的唯一的兑换钱坊。
但是两税制里的田税和徭役,还有资产税还是以粮食、绢帛为主。而且户部每年大量购买粮食作为灾荒年仓储。
户部就是大唐最大的粮商,每年收缴的田租和仓储粮食都会运往比较干燥的长江以北的仓储进行储藏。户部的以大运河和几条通渠的运河漕运,运粮的成本可以说很低,再说这漕运货船每次南北运输,也不会空船,这河道漕运隶属工部,可货物调配隶属户部。
均田制改为为武备屯营制,虽然解决大唐军队的粮食驻地自给,但是军队的粮食也是户部拨钱购买,各地仓储储存的粮食也需要购买。
屯营人的生活不只需要粮食,还需要茶米油盐酱醋茶,更需要铁质农具、厨具、餐具、布匹、还有农耕牛马、圈养鸡、鸭、猪、羊,住房改善需求和家具等,更要医师、接生婆等。
能在大唐户部经历数十年官吏都不吃干饭的,脑袋聪明无比,户部每年花出几千万贯,总是希望有回头钱的,户部就在漕运南北运输上想起办法。
李隆基以皇家隆兴商会和户部组建大唐常平仓储商行。其实就是后世供销社原型,虽然粮食仓储分为太仓、常平仓和军仓。
但是不代表大唐常平仓储商行不能出售一些各地手工制品和一些锅碗瓢盆、家具生活用品。
各地百姓的生活用品和厨具、家具、农具、农机械的需求,户部比工部更为积极,就如魏知古听懂商品互相买卖,既促进商品的流通,满足买卖双方的需求,有商品交易就有商市税的收入。
马匹、牛、羊、皮货、铁器、瓷器、纸张、棉布、木器家具等运往南方,南方收购粮食、丝绸、茶叶、麻布、绢布、蜀锦、苏绣、各种手工制品等运往北方。
当然户部商户仍采用隆兴商会的管理办法,皇宫和户部各占百分二十股份,地方占一成股份,其余按照制度,掌柜和伙计以身入股。皇宫、户部、地方只派账房和库管,不参与掌柜经营,也就说经营权全归大掌柜,掌柜和伙计的身家跟随商铺一起共进退。
大唐皇帝有着隶属皇家的商会,下面管理着众多商铺、工坊、矿场,而且还有独有琉璃工坊、白砂糖、香皂、还有精钢、焦炭、盐场。户部掌握大唐360州府的盐铁专营权,又有漕运和常平仓储,各地当然就有隶属户部的盐铁商铺,当然也会有别的商铺。
经过三年开元银币和新的开团通宝文钱铸造,大唐已经缓解文钱不足的现象,但是银子仍然不够。
张嘉贞出使已经一年有余,中间有几次书信返回长安,日本虽说的国王统治,但是还是和一种诸侯分封制,也就说日本名义国王只能真正统治隶属自己周边几个部落。
各部落之间谁占领谁的领地,只要对方俯首称臣,就可以宣布对方地盘归自己所有。
猛人外交家张嘉贞直接向日本人王递交巨额的赔偿文书,并且要求大唐在日本岛驻军,并且划分东南部摩罗石作为大唐的驻兵之地。
日本国有个抽风的习俗,就是双方诸侯对阵,是让诸侯家的子弟出战,不是一群人,而是就如竟大唐摆起擂台,让各方诸侯选派自家家族勇士来挑战擂台的方式。
谁要是打赢对方,对方就向胜利一方臣服。
张嘉贞手里拿着大唐册封日本国王的诏书和印绶,直接发布诏书,摆出擂台,日本现任国王不愿意接受大唐册封,那只要报名的各方子弟参战,只要胜利,张嘉贞就直接以日本国王印下诏书,赐封各部将军和酋长。
一时间日本国搅动的天翻地覆,各地诸侯也听说现在日本国王不是大唐“天可汗”册封的,也不听国王调令。
张嘉贞为什么有如此能力,因为现在在位是孝谦女皇。
原来孝谦女皇没继位之前名叫阿倍内亲王,她下面有个弟弟,如果按传统继承制轮不到孝谦当女皇,谁知世事难料,就在圣武天皇年纪越来越老的时候,小弟突然得病死了。
即便如此也轮不到孝谦当女皇,圣武天皇应该在侄子辈里选一个当接班人。
谁知圣武天皇不想肥水外流,于是打破传统,把当时20岁的女儿,也就是阿倍内亲王立为了皇太子。
如此一来,女儿就成了日本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太子。
需要说明的是:让女儿当接班人一直被大臣所反对,大臣们反对的理由很充分,女孩子将来要结婚生子,如果让儿子接班,那么皇室就会改姓易人。
为了当上天皇,女儿也是个狠人,她发誓终生不嫁,孝谦女皇确实做到了,女皇一生没结婚无儿无女。
回到话题,转眼十几年过去了,就在女儿当太子当腻的时候,圣武天皇迷上了吃斋念佛,为了一心向佛,父亲就把皇位禅让给了女儿。
就这样31岁的女儿继承了皇位,史称孝谦天皇。
孝谦女皇当政后和父亲一样痴迷佛教,致使朝政一塌糊涂。就在孝谦女皇当政7年后,他的父亲病入膏肓,临死前父亲为女儿立了一位太子。
这位太子是父亲在侄子辈中选的一位。
老爹死后不到一年,女皇找了一个理由废了太子。
原来女皇为了讨好表哥,立了表哥藤原仲麻吕推荐的人为太子,此太子是舍人亲王之子大炊王。
有人要问了,女皇为什么对表哥言听计从呢?
野史说女皇长得很美,虽然她一生未婚,面首却一大群,这和武则天一般无二。
这里面女皇最宠爱的是表哥藤原仲麻吕。
据传女皇当太子时二人就有了奸情,当了女皇后,她提拔表哥做了丞相,从此朝中大权被表哥一手把持,女皇乐得在后宫纵情声色。
就这样君主和丞相能治理好拥有一百多个诸侯的日本国,这里提一下,日本历史是篡改过的,因为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就没有天皇这个称谓,都叫大王或者某某国王。
后世史书,都是篡改之后,追封前面的国王天皇的称号。
再说现在唐朝,在日本眼里是天朝圣邦,许多大臣都是日本遣唐使回国,现在大唐册封你竟然不要,那就不要怪我去和大唐圣使去交流交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