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好了,再接再厉。”李隆基拍了拍陈强的肩膀说道:“不要这副模样,大唐绝不薄待有功之臣。”
李隆基看着陈强激动的模样,满是笑意的劝慰着,大唐的功勋牌不好拿,每一枚的背后,都代表着对时代技术和观念的改变。
这些功勋牌都会登记进史记,或许他们都会被忘记,但是他们真的在用双手改变这个世界。
李隆基坐上了辂车,回到了京师,上元节灯会马上就要开始了,但是李隆基却依旧是忙忙碌碌,百姓越是欢悦,他这个皇帝做的才越踏实。
李济回到了官邸,他收起了自己的功勋牌,放在了檀木盒子之内,用盒子里的黄绸小心的将功勋牌包好,笑意盎然的放在了衣柜之中。
身前事,身后名。
姚崇在历史当了三年的丞相,姚崇做事的时候,往往只要结果,不问过程,有时还要耍一点权谋,只要事情办妥了就万事大吉,其他不怎么在乎。这也是没有办法,大唐有着继承秦汉以来政治体制,就是特有人情世故的官场生存环境,表面上讲究个仁智礼智信儒家道德。
穿越而来的李隆基给了姚崇五年丞相时间,今年将是第五个年头,为了姚崇不像历史那样连自己房子都没有,会在寺庙里孤苦死亡,李隆基在长安把太平坊改成长安官员的退休之所,这里原是罚没太平公主和其幕僚宅院,现在也算物尽其用了。
姚崇给了赐了从二品太子少师官职,退休后会享受正三品紫金光禄大夫待遇,还兼职太子教学,姚崇的身前事,身后名,李隆基都给安排好了。
唐朝的变革也进入慢慢步入深水区,第一步就是彻底实行军政两分离,军机省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行政事务。其具体职责包括军官的选拔、军籍管理、兵马调遣等。
原职方司改为防务司,主管天下地图的绘制和城隍、镇戍、烽燧的设置及数量、州县城门、仓库的守护等。凡天下地图委各州府3年一造,随当地户籍一起上报都省。内附少数族的番官至京后,委鸿胪寺询问当地的山川、风土,并绘制地图正、副二册,以副册报省。凡天下州府的区域、都鄙的废置、疆界的争议,都由该司举正裁决。州县城门及仓库须守护者,取当地服役归家中男及残疾人分为番第,轮流充任,免除本人赋役。
原有的驾部司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皇帝的仪仗和卤簿,确保皇帝出行时的安全和礼仪交给直属皇帝“万骑”也就是玄甲武骑。
驾部司主要职责是“掌邦国之舆车乘及天下之传驿厩牧官私马牛杂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阑逸之政令,司其名数”。有驿1600余所,驿务归所在州县管理,驿政则总于该司;全国监牧之务归太仆寺管理,监牧政令则总于驾部。
新设兵工司主要负责兵器的研发和改进,提升将士的盔甲防护。“掌邦国军州之戎器仪仗”,“凡冬至、元正之陈设,并祠祭、丧葬之羽仪,诸军州之用仗,皆辨其出入之数,量其缮造之功以分给焉。”掌武器仪仗的卫尉寺要“大事承制敕,小事则听于尚书省(库部)”。
下面兵部负责马名帐和武官的勋禄品命及选授之事,武训部负责武备府的等级编制、宿卫、番代、征集、训练以及军行器物的装备配发等事宜。
虽然实行募兵制,但是并没完全取消府兵制,现在各州府府兵改为武备府,由于募兵制并不是以前的长期雇佣制,而是采用五年募兵制,平常武备屯营的汉子都是自家屯营和军镇训练,年满十六岁男子都会在当地武备府登记名册。每年冬季农闲训练集体练兵不少于二十天。
每年招募新兵的时候,会按照招募标准优先挑选其中优秀者。凡各军事单位的编制定额、兵源的招募减省以及兵马的征遣调动,均由兵部审定、签发。每年十一月武备府兵的基层组织武备府都要将本府武备军士的籍账“上于兵部,以侯征发”。
唐朝的募兵标准:“皆择下户白丁、宗丁、品子强壮五尺七寸以上,不足则兼以户八等五尺以上,皆免征镇、赋役,为四籍,兵部及州、县、卫分掌之。”唐朝士兵的身高标准约为175厘米左右(唐一尺约为30.7厘米,一尺等于十寸)一般而言一个身高175cm,体重70公斤,体型适中的18以上岁男子。
“凡选有文武,文选史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武选于每年十一月举行,其中武备都尉主将中铨,两
参将分掌东、西两铨。三铨的内容有五:一日长垛,二日马射,三日马枪,四日步射,五曰应对。录取的标准有三:一骁勇,二曰才艺,三曰可为统领之用。
募兵制实行以后,宿卫京师的羽林飞骑,也要由“兵部召补”,所在军司“不合擅有违越”,“辄自召补”。凡调发兵马,均要“降敕书于尚书(兵部),尚书下文符。放十人,发十马,军器出十,皆不待敕”
当地武备府负责对个屯营的武训队正的任命和日常管理,还有就是对军人家属全方面的保护,不能说是军人在前面为国家流血牺牲,后方有人对军人家进行盘剥压榨。
成立武备府还有就是可以妥善安置服役返回的军人,武备府和屯营武训队正,还有军镇职位都是优先安排在军队立功人员,当然地方捕快衙役还有驿站。
武备还有一项职责就是剿灭当地的山匪,这一点李隆基决不允许,有了山匪就有可能官匪勾结或者乡绅雇佣山匪为非作歹,为祸一方。
李隆基每年都会迁民屯营,人多土地少,就千万土地多人少的地方,反正地方不能有流民和土匪。各地靖安司不良人、各地御史、通政官吏,这都是重点关注事情。
历史上大唐开元时期最高峰时期只有八千万人口,可大唐开元时期唐朝版图就有一千一百多万平方公里。
以史为鉴,历史上李隆基犯过错误,他可不想再犯,门阀士家在当地根深蒂固,控制书籍和科举,掌控朝廷,有些事情经过太宗、高宗、武周时期已经做了一些,太宗、高宗改进雕版印刷术,大量印刷书籍和开设乡学。
武则天为了稳固政权对陇右集团进行残酷血腥的酷吏镇压。武周是用新的世家代替原有的世家,而李隆基的上位,则是对原有门阀士家进行又一次的清洗。
李隆基的迁民屯田和武备屯营制,屯营土地隶属兵部,武备府每年登记管理。首先就保证土地不会被兼并,而是保证土地每户都有一百亩,二十亩自留田,八十亩公田。
屯营的田租抽税三十抽一便宜,而且屯营里,没有当兵就是多了二十天徭役,而徭役是明文规定可以折钱二十文一天。
东都武周“天枢”的熔炼,李隆基新的文钱加入一定的锡,也就说新的开元通宝是铜铁锡合金制作的,背面有牡丹花纹和三辰旗纹路,正面是开元通宝,采用滚桶冷轧的技术,花纹更清晰,文字明显。
而且文钱制作起来量大,做这些文钱会用来收购屯营百姓手上多余的粮食和棉花、生丝、家畜。
而且军队需要的制作好衣服,靴子,这需要各种纺线、织布、雕花、染色、制衣等工坊,一些屯营妇女就有可以去工坊上工。
这也使兵部的库部司改为军需司,负责军需物资的采购、管理、调配,确保军队有足够的粮草和武器等后勤支持。军需司就需要有专门的供应60万大军和武备的是各种粮食储存、衣服、服饰、以及各种用具。
而这些物品都会首先向军镇的工坊进行采购,有了武备屯营,不仅粮食、鸡、鸭、羊、各种当地时节瓜果蔬菜都可以采购。
对军队来说最要紧的是什么?得到的答案可能有纪律、装备或士气,然而士兵的基本需求——饮食就困扰了不知多少将领,俗话中的“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也无不提及这一基本需求的重要性,唐朝为了解决这一方面的问题,做出了极其大的努力可以说远远超过了他们所处的年代。
历史上的唐朝军事专著《太白阴经》我们可以看到如此丰盛的战时伙食:“酒一人二升二百五十石。羊一口分为二十节六百二十五口。牛肉代羊肉一人二斤二万五千斤。白米一人五合六十二石五斗。薄饼一人两个,二万五千个。每一斗面作二十个,计面一百二十五石。馒头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三十枚,用面四十一石六斗七升。蒸饼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一百枚。散子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三十枚,面二十五石,每面一斗使油二十二斤。[食毕][食罗]一人一枚,一万二千五百枚。一斗面作八十个,面一十五石六斗二升五合。[食羔][食羹]一人三合。糯米三十七石五斗。菜一人五两,二千九百五十斤零四两。羊头蹄六百二十五具,充羹。酱羊猪肝六百二十五具,并四等充羹。盐三人一合,四石一斗六升。酱一人半合,六石二斗五升。醋一人一合,一十二石五斗。椒五人一合,二石五斗。姜一人一两,七十八斤零二两。葱三人一两,二百九十六斤零六两。”
这可是唐朝贞观时军士的待遇,这种待遇就是放到后期的二战时期,也比美军的待遇要强许多,李隆基当然不能比贞观时期的太宗皇帝差,每日供应,每位士兵肉类:羊肉、鸡、鸭、鹅也可(由于唐律不允许私自宰牛),每人二斤。主食:白米每人五合,薄饼每人两个,馒头每人一枚,蒸饼每人一枚,散子每人一枚,饆饠(面制点心)每人一枚。菜类:每人五两蔬菜。辅料:盐每人半合,酱每人半合,醋每人一合,椒五人一合,姜每人一两,葱三人一两。在出征前或取得胜利时,酒类:每人二升酒。
唐朝军队十分强悍,能够几万追着打十几万人,是在各个方面都超越当时的任何国家的待遇。只不过高宗之后,武则天对武将进行残酷的清洗,军队开始腐败横行,士兵待遇一落千丈,这也是为什么武周后期军队相对拉胯,防守可以,进攻很难有成就,各种待遇克扣,有功不能赏,有罪者不罚,军纪涣散,这样军队很难有战斗力。
李隆基还给军需司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制作能够行军的保存长久各种食用军粮。虽然现在有了包裹羊肉的烤胡饼,用绳子穿起来能带十个,能报保证士兵外出行军十五军粮。
屯营百姓需要生活用品(锅碗瓢盆、刀具、家具)和劳动工具(铁锹,犁铧,钉齿耙,耧车,水车,镰刀,草耙,扁担锄头、扒犁、牛、马、曲辕犁、步犁、双轮双铧犁、畜力耙、马拉播种机、牛转翻车、畜力四轮大车等)。
而这些农具大部分是李隆基的皇家商会的各地商铺和户部的各地商铺进行出售,李隆基一直用商会控制各种工坊、矿产、商铺,就是掌握市场商业信息。再说也能起到鲶鱼效应。
商贸经济繁荣百姓收入增加,为了生活的更好,就会有各种新的需求,才能推动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也能促进各种技术革新换代。
新的两税制,使户部这些钱转了一圈,一部分充斥商贸市场的需求,一部分通过交易的税赋又回到户部。
屯营、户部、军队形成一种循环的良好的经济体系,多余生产物资自然就会去抢占门阀士家控制的商业市场,而且门阀士家的佃农也会因此而大量的减少。
这种市场经济的调节和朝廷政策的指导,虽然时间有些长,但是加上乡学新的教育,工农接受新的思想教育,那么大唐就不会走历史的老路。
李隆基比原来募兵制改革早了十二年,对府兵制和均田制进行变法,从成为太子到先天登基,再到开元亲政,用了十年时间,要是算上潞州临淄王,现在已经来到二十年时间。
所不同的是,作为穿越者李隆基实施了国家和个人绑定的治理模式,首先就是对所有罚没资产不再进行赎买制,而是直接实施皇家经营或者官府管理资产,商贾进行经营,也就是千年后晋商股份制经营模式。东家出资不管经营,只派账房和库管,掌柜和伙计以身入股,满三年开始分红。
人员职位每三年评选进行一次笙选,高升、平调、换岗、下调反正不能连任。采用制度管理,人员不分大小参与经营者均可相互监督,因为自己的身股也在里面,可以是有钱大家分,一损俱损。
这样既可以防止一些人固化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又让下面人知道多学习多努力就有希望,不然能力不配位,一担损失,掌柜的责任是最大的,而其一圈的人都会受到损失,你可就成了众矢之的,所以掌柜行事都会想的周全一些,做决定也会谨慎一些。
这种管理模式,李隆基直接套用到了大唐的吏部管理上,六品以上官员五年一次笙选调换,六品以下三年一次笙选调换,州府官员七品以上者不得在同一地方不得连任,县府官员八品以上不得在本县连任。让门阀士家在地方上形不成自己的个人权利利益势力圈子。
文官官阶分九品二十九阶,吏员有流外九等全部纳入俸禄折钱。李隆基准备把流外九等吏员,下一步也纳入州府科考录取不过要等再过几年乡学学生成长起来。
李隆基和姚崇,卢怀慎、郭元振、魏知古等人一起闲聊,总觉开元四年来的各种朝政和实行过程中的一些利弊。
他们心里都明白,今年是五年任期的最后一年,正三品就是朝廷最高品阶官职,再往上大部分是名义上虚职和亲王、郡王的官爵了。
封无可封,对于有功官员也是一种风险,李隆基给姚崇太子少师,郭元振太子少保,卢怀慎和魏知古李隆基决定给谏议大夫官职,这些改革支持皇帝改革,会得罪很多的食利者,这些人会在他们离任后进行反击污蔑,给与这些即将离任官员一定官阶是一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