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武举学堂大门两边写着对联: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封狼居胥,赢得天下太平。
横批:保家卫国
这是李隆基亲自书写的,
唐朝楷书有人形容其字:横之长者瘦挺舒展,横之短者粗壮有力,汉碑入手、用笔圆润、结体宽扁、神韵流动。
进入大门,正对大门的石壁上刻着: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字体瘦劲有力,铁画银钩,取自《管子-权修》篇
唐朝的武举考试有六个常设科目:长垛、马射、马枪、步射穿扎、翘关负重、身材言语。长垛、马射、步射穿扎都是弓箭射击科目;马枪是骑术和骑兵武器使用科目;翘关负重是力量体能科目;身材言语是指身行举止和语言逻辑能力。
李隆基已严令:这些科目在武举学子每周两天,每年各有夏冬一月集训参加折冲府操练时学习,闲时自己练习。
李隆基为什么不开文学院,而开设武举学堂,和唐朝当时制度有关:
唐代的“二馆”是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六大书院”: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律学、算学六个书院;
简称“二馆六学”
“二馆”太博,少傅,少师以教授
规定:弘文馆、崇文馆招收皇亲、一品大臣的子孙;
“六大书院”隶属于国子监,置博士、助教以教授生徒。
国子书院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
太学书院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
四门学院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
书学、数学、律学则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学者.
而唐朝有规定:
非“二馆”学生,不得进入三省任侍郎以上职位。
非“国子书院”“太学书院”学生不得担任文武五品以上官员。
非“四门书院”学生不得担任七品以上文武官员
唐朝科举考试科目包括: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
也就是说就算你参加科举成功,也只能在“四门学院”“书学”、“数学”、“律学”四院就读,也就是七品官员,
以后若没有上级官员举荐,选拔,这辈子只能是原地转圈。
而且基层还有控制非“州学”“县学”学子不能参加科考。
而想进入“州学”“县学”没有县丞以上官员举荐是进不了学堂的。
唐每年科举录取士子不过三百名,随皇帝可开制科选拔六科士子,每年也不会超过一千人。(制科就是皇帝单独选某专业人才开展的科举)
这就给氏族门阀垄断朝堂提供了机会。
唐朝自建立之初,五姓七望就掌握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唐朝开科考,偶尔不是氏族家人,五姓七望也会通过与科考士子联姻方式,成为其家人,慢慢形成了唐朝特有几乎垄断朝堂28家士族门阀官员。
这种情况就把几乎隔绝了与士族门阀读书人跃升空间,这就是历史上唐朝历史上李白,杜甫许多优秀读书人郁郁不得志,有人科举成功只能是不入流的流官蹉跎岁月到老
“蹉跎岁月两茫茫,只怪丈人非宰相”句子流传至今。
慢慢形成了唐朝特有几乎垄断朝堂28家士族门阀官员与皇帝共同理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