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两成?”魏知古认真的想了想问道。
李杰算是在地方历练了无数年的御史,他拿出了一个一成的利率来,确定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在放钱的门阀世家之家的接受范围之内,同样在借贷者的利润范围之内。
要知道,借贷和经营是一样拥有风险的,会面临着借贷无法收回的风险,在一般利润率,就是一成的标准下,在投入之后,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但同样还是会有结余。
在魏知古认真的核算之下,他认为比普通典当钱,翻上一倍,两成的利钱,已经是极高的标准了。
李隆基摇头说道:“根据郭元振在凉州的所作所为,至少是五成。”
“五…五成?”度支使王章余呆滞的问道。
这个数字实在是超出了他的预期,这利钱的回报实在是太高了些。
李隆基点头说道:“陇右河套、云州外的受降城,还有我们的郭大元帅曾经经营凉州,长期从朔州塞外去打秋风。”
“建一个牧场,马倌的劳动报酬、地租的投入也就是牧场的幼崽、天灾包括疾病、白毛风等风险损失、还有朝廷的藁税等,全部扣除之后,利钱在五成左右。”
“当然,得有保护自己财产的能力,所以,他们也需要大唐驻军。”
“自从郭大元帅到了京师之后,凉州河套的杂居百姓,无不怀念我们的郭大帅。”
“他虽然收税,但是他不要人命,只需要交一定的藁税,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牲畜,不会被人打劫。”
“连突厥人都会说一声,郭总兵,大善人。”
郭元振当初在凉州,为什么要收税收到手软而且极为顺利?
因为这帮人真的赚的很多,他拿掉的那一点点,根本不值一提。
郭元振拿多少?顶多一成半的利,但是却可以将他们保护起来,不受山匪、突厥、吐蕃人的侵扰。
还有野兽。
郭元振的军士是个很喜欢狩猎的人,他会定期在草原上驰骋,消灭那些威胁牧民的野兽群,比如草原狼群。
军士每次去狩猎的时候,那些在草原上牟利的家伙,都会热情招待将士。
按照资本论的一般资本规则,一成的利润可以保证它被到处使用;五成的利润就会引起积极冒险;一倍的利润会让人法律的危险;三倍的利润,干脆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
后世晋商八大家,因何发家?
那是朱祁镇二次复辟之后,大明弃置之地的五成以上的一般利润率,让他们积累了足够丰厚的家底。
明末晋商八大家为何要出卖大明的利益?
因为赚的更多。
晋商到了鞑清朝,为何能把持着天下银路的流动?
晋商的票号,遍布天下,因为这是他们的投资回报。
李隆基不敢断言,当初武周积极推动弃置弃置河套、漠北、辽东一带都护府的官员,心里的真实想法,到底是朝廷形式的大势所趋,而是利益纠缠,为自己代表的利益网发言。
但是这显然是个错误的决定。
而现在,李隆基打算纠正它。
如何纠正?
把这件事,放到称上去称,一上称,千斤打不出。
李隆基当然可以不说服这些个朝臣,一意孤行,但是那样的话,大唐的庙堂都无法形成合力,这件事最后定然会彻底失败。
“可能你们会觉得朕在为了北伐之事,欺骗你们。”李隆基坐直了身子继续说道。
姚崇带着人赶忙说道:“臣等惶恐。”
没人怀疑陛下的话是假的,只是他们觉得这种利率实在是高的吓人。
王守一是工部尚书,主持铸币监、铁器冶炼厂等官营工坊,他呆滞的问道:“五成利润,这实在是太高了些。”
李隆基叹气,在大航海时代初期,算上的风险,利润率也在十倍以上。
在殖民时代,算上可能的风险,即便是让土著种地,哪怕不是精耕细作,随意的洒下种子,其利润率也在五倍以上。
下载乃这些个朝臣,现在居然怀疑五成利的真伪…
李隆基十分平静的说道:“在经营之中,如何获得高额的利润?无外乎,压迫、压低劳动报酬,提高货物的价格。”
“压迫压低劳动报酬,就会让百姓们舍本逐末,耕田荒废,提高货物的价格,就会让产品滞销。”
“比如,大唐农具器具厂的那些农具,颇受追捧。”
“但是我们不可以降低工匠的劳动报酬,因为我们需要他们不断的提高技术,生产出足够的钢铁。”
“也无法提高货物的价格,因为使用农具的百姓,并不富裕。”
“哪里有极低的劳动报酬?哪里有极高的货物价格呢?”
“在这些你们认为一毛不值的地方,一个马倌月盐银不足五钱,甚至只需要一石粮食,他们就会卖命,因为草原实在是贫瘠,而一匹驽马六两六钱,一头细腱牛大约八两银。”
大唐算学里,有一个关于二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题,问的是:六牛与四马,值银七十二;三牛加五马,只卖五十四;问牛马各几何?
李隆基稍微算了算,牛八两,马六两。
李隆基说完,太仓主管明镜和度支使王章余就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他们的算盘,开始疯狂的计算。
明镜老会计了,掐着指头数着成本和利润:“一头牛仔五钱银,一头马仔,三钱银,马倌银二十六…”
他没多久就算了出来说道:“陛下,这不对啊,这明明超过了一倍又五成的利润啊!我按着四倍所需算的啊。”
李隆基一直听着明镜算,无奈的说道:“那马驹和牛仔,也会生病,会死掉啊,还会有天灾人祸,你这至少得砍一半以上。”
林绣立刻领会了精神,他又算了算,眼光闪烁,他得出了一个数字是七成半的利率。
但是他不打算说,到时候,多出来的收益,都要入太仓承运库的!
那是皇帝的钱!
度支使王章余算了半天,也得出了七成半的结果,但是他也不打算说,到时候多出来的收益,那都是要入太仓的!
那是朝廷的钱!
明镜和王章余,各怀鬼胎。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外廷和内廷无可避免,必有一战!
到时候大家撕破脸皮的时候,这个数字就是兜底的线,大家吵架的依仗!
“你们算完了吗?”李隆基看着俩人收起了算盘,满是奇怪的问道。
明净说道:“臣算完了,最少五成。”
王章余是一脸笑意的说道:“臣也算完了,最少五成。”
参加盐铁会议都是老油条了。
最少二字一出,大家立刻明悟,陛下说的是底线,但是具体能赚多少,最后国帑和内帑怎么分,那得撕破脸去撕扯的!
几乎所有的朝臣们已经闻到了腥风血雨的味道。
李隆基点头继续说道:“一个新兴的行业,必然缺少与之相抗衡的竞争者,可以以大量的生产供应市场的需求,来获取丰厚的利润。”
“同样一块未曾耕耘的土地,就像是一个完全新兴的行业一般,蕴含着极大的利润。”
“比如铸币监,就最少有三成的毛利,即便是去掉劳动报酬,也会有两成的利,为了鼓励铸币监,太仓和户部各拿出了两分利,让给了铸币监。”
“河套之地,并不贫瘠,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如果我们能够经营好这些土地,自然可以获得极其丰厚的报酬。”
“当然诸位,土地在没有劳动的时候,一文不值。”
“我们在制定劳动报酬的时候,想一想为什么府兵逃籍,百姓弃地,舍本求末。”
河套之地到底什么时候丢的呢?这就又要说到高宗放权,武氏辅政,诛杀武将…
李隆基都把武氏一族砍死在了太庙祭祀祖先,自然不会翻旧账,大唐这艘巨轮,到底如何让它稳定的向前,才是李隆基要做的事。
大唐这个巨人身上,有无数道的血口,无数的吸血鬼,依附在血口之上,用力吮吸着。
李隆基现在得把这些血口一点点的补上。
他坐直了身子,继续说道:“当大唐的财富,如果发展到它的土壤、气候,以及位置,所能容许的最大极限,就会陷于停滞之中!”
“正如大唐建国初,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那么20年后孩子结婚再生育两个孩子,那么百年之后,这个家庭户籍就会有16人口。”
“如果这户家庭的耕种土地没有增加,或者土地产出粮食没有大福增长,那么这户人家收入就会因为人口正常增长而陷入收入减少,那么它的劳动报酬和利润,可能降到非常低的程度!或者食不果腹的地步。”
“人丁的饱和,意味着达到了当下领土能供养的最大限度,那么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异常的激烈,各行各业也会竞争非常激烈!彼此的厮杀头破血流,肝胆涂地!”
“劳动报酬会大幅度的降低,利润会大幅度的降低,大唐上上下下,忙忙碌碌,却是一无所获。”
“我们作为大唐庙堂,应该避免这样的事儿发生。”
事实上,这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学建模和常识中不可能出现的。
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就曾经断言:「然而,也许没有一个国家曾经达到如上所说的最大限度的扶余,这种富裕程度,几乎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