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崛起大唐帝国》最新章节。
“鸿雁翩翩空中飞,有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周王救济流民,让他们修筑城墙,收拢难民于四方,此乃仁。”
魏知古认真的思考了片刻,道理是这个道理,虽则劬劳,其究安宅,但是绝对应该是给周王给了粮。
李济笑着说道:“是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魏尚书以为呢?李中丞以为呢?”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一种十分朴素的价值观,就是劳有所获,按照陛下的道理,就是劳动报酬。
李杰看了看自己手下这帮御史,这一句周礼,就把他们的嘴堵住了。
辩个屁,有些人甚至连这首诗经里的小雅,都不知道出处。
李济继续说道:“若是诸位觉得这不是周礼,那这也是春秋之义。”
魏知古呆滞的说道:“这怎么就绕到了春秋大义之事上?”
李济笑眯眯的说道:“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说乎游,民足乎食。”
李隆基倒是知道这个典故。
说的是齐景公的齐国,发生了饥荒,晏子请赈济粮,齐景公不太乐意,晏子就折了中,为齐景公建立了路寝之台,晏子提高了工资,增加了工期,后来修好了路寝之台,齐景公满足了游玩的乐趣,百姓填饱了肚子。
但是这后面有一句,李济没说,这李尚书也是断章取义的老行家了。
后面一句是: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
如果想要施政而得不到同意,就得巧立名目,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话不能说错。
但是到了大唐朝,有些臣子可没恭敬之心,他们的依物而偶于政,就是把脏水扣到皇帝的头上,把利益揣到自己的腰包。
李济的确是断章取义了,但是也不能说错,这的确是春秋大义。
跟礼部尚书掰扯周礼、春秋,那不是自找没趣吗?人家就是干这个的!
李济笑着问道:“那这算不算是春秋大义呢?”
魏知古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算!”
李济老神在在的说道:“哎呀,我这才用了两个典故,我还有《汉书》贾让,《旧五代史》赵莹、《宋史》范仲淹,这三个例子没有讲呢,这是史。”
“唉。”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李济一开口,这就用了四成功力,就把一干言官统统都给打的人仰马翻。
王吉叹为观止,奋笔疾书,还记下了李济说的三个例子,日后胡濙千秋之后,王吉好继续作为礼部,为陛下效命。
王敬业早就听说了李济功力深厚,上次在含元殿殿上,连曹操的诗都拿出来了,不过那是急智,这次直接展现了李济雄厚而庞大的知识海。
李隆基左右看了看说道:“你们还有要跟李尚书掰扯下,经史子集义这类的东西吗?如果没有的话,就让信安王推行了。”
李杰代表御史台摇了摇头,魏知古更是没什么疑问,左右不过是挨两句骂罢了,能省点钱,就省点钱,户部的灯盏只有一颗灯芯的魏知古,自然愿意省钱。
姚崇有点奇怪的问道:“具体的呢?那些流民可不好阻止,他们饿极了,可是要偷袭我们大军的粮仓的。”
李隆基笑着说道:“具体怎么做,在信安王出征之前,我们就讨论过了,他本身就是个很擅长和百姓打交道的人,现在还有了朕的一些奇思妙想,这件事办起来,并不难。”
姚崇皱着眉头,看着陛下,虽然陛下的奇思妙想一直非常可靠,但是他还是想知道,不过左思右想,还是算了。
如何做群众工作,他没接触过,私下再问问边镇的两个侄子就好了。
如何做群众工作?武学院的那些御林令官们有话要说。
为了河套的这肥沃的土地,李隆基可是从打完了大来谷之战就开始准备,每天根据以前的过往奏疏,和自己在后世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一次填鸭式的教育。
至于鸿雁居那些购买的粮食,在多伦城投降之后,就全部在多伦城内粮仓和库房全部找到,这也为省了唐军向集宁运送粮食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