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赊刀人这个行业,可能现在很多人都对这个职业很陌生。家里老一辈的人兴许还能听过,甚至见过。我在SX省TC市走访时去了云梦山,那里供奉着鬼谷子庙。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兵家、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显赫人物,是“诸子百家”之一。闻听这云梦山就是鬼谷子创办开堂授业之地,门下弟子孙膑、庞涓、张仪、苏秦个个名动天下,他的能力可见一斑了吧。
而也因为鬼谷子的圣名,出现了一批自称为鬼谷子门下分支。这个分支就是赊刀人,赊刀人顾名思义:只赊不卖。而他们会以高于市场价格将刀赊出去,然后设置一个预言。待到预言成真时,赊刀人再来收取费用。看似及其荒诞无稽的事情,在那个年代,对于穷人来说,赊刀人就是他们的及时雨。而且赊刀人本来也就是他们的统称,不仅仅是刀,还有剪子、锅碗瓢盆,都是民众的刚需品。我也查了一些有关赊刀人的来历,但是网上大部分也是寥寥无几。
有意思的是在民国时期发现了一份1878年7月发表的《申报》,记载了一则关于赊刀人的报道,标题叫做《妖言惑众》:
咸丰辛西年间(约公元1861年),浙江宁波奉化县出现了一个开着船到处卖刀的外地人,这个外地人,每到一个人群聚集的地方便停舟靠岸,上岸摆摊卖刀。
每当有买主来问菜刀价格的时候,卖家便递过去一把刀,然后登记好买刀人的姓名、住址,只说现在米价贵到每升八十文,菜刀免费给你用,等到将来米价降到每升十八文钱,他再来收钱。
众人拿了菜刀都笑这商家痴,肯定会亏死。
十五、六年后,宁波的米价果然降到了十八文一升,与当初卖刀人预言结果一致,大家想起这件事对卖刀人都十分佩服,只是卖刀人再未出现过。
到1878年7月初,有个外地人兴许是听过赊刀人的故事,便学着当年那位赊刀人开船卖刀的方式来到奉化萧庙前摆摊卖刀,他按照赊刀人的方法也预言米价贵贱,民众迷惑不解,搞不清他说的是真是假。
当地官府听说后,立刻带人去抓捕他,等到衙役到岸边的时候,卖刀人早就闻风而跑,不知所踪了。
听当地老一辈人说,宜君县经常会有赊刀人的出现。而且他们往往预言后,留下拿刀的主人姓名,家庭地址,几个人后。便开始发刀,给出一个预言。那个时候无非都是跟土地,粮食有关的。因为赊刀人基本都游走于山野之间,想对比城里,赊刀人更喜欢农村。比较农村人朴实无华,性格单纯,以田为天。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对于新鲜事物也感到好奇。
当时听说来了一个老头,嘴里念念有词,尽说一些莫名其妙的话。起初大家都认为这个老人是个疯子,满口胡话,却因为老人的菜刀不要钱,才勉强听完了老人的话,和老人达成约定,直到他说的事情一一应验,老人也每年都来收菜刀钱。
头一年春天那老人说谷雨过三天再播种,有的人没信,一场严重的倒春寒让无数的玉米种子粉子儿(冻坏),村里人损失惨重。
第二年初夏那老人说得挑水浇田,可村里人坚信大旱不过五月十三,可到了六月却也不见一滴雨水,大家心里犯起了嘀咕。
第三年初春那老人让大家今年不要种田,把田深耕一下,然后去城里打工,村子里有些老人动摇了,纷纷去城里打工,不少年轻人把土地承包了下来,准备大干一场,谁知刚进五月便起了蝗虫,漫山遍野的蝗虫飞过便不见了绿色,起初只是吃庄稼,再后来草地,树叶,树叶都没了就开始啃树皮……
老人逐渐在十里八乡闯出了名声,没有人知道老人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他是怎么一次又一次的让自己的预言全部应验的。渐渐地老人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除了每年拿走那高额的菜刀钱之外,大家渐渐的愿意相信老人的话,老人再来的时候,有人说老人是半仙之体,跟老人求签算卦。可是老人闭口不谈。
直到今年开春,这个古怪又神秘的老头又来了,他坐在村口的磨盘上,他拿着一面破锣敲了几下,大家便心照不宣的聚集过来,该给钱给钱,又试图从他口中得知今年的年成。
人群中冲出来一个地痞,指着老人说他装神弄鬼,那老人抬起头看着他闭口不言,那地痞让老人帮他算命,老人不肯,地痞便破口大骂。老人自顾自地发着菜刀,那地痞拿起一把架在了老人的脖子上,终于在一众人的劝解下,地痞才放下菜刀。
老人叹了口气,发完最后一把菜刀,告诉大家这菜刀就送给大家了,明年他不会来收菜刀钱了,此话一出村民们面面相觑。
第二天,老人的尸体在村路旁的壕沟里被发现,村里人报了警。简单的调查之下便把那地痞抓捕归案,原来当天晚上老人离开村子的时候被地痞拦住,让老人给自己算算怎么发财,老人却说他根本不会算。地痞问老人为什么年成算的那么准。老人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地,年成都能看个八九不离十,倒春寒是因为看了天气预报直到有寒流入境,大旱是因为当地连续几年大旱,电视上说今年会是最严重的一年,而蝗虫是因为那个冬天一场雪没下,所以病虫害很严重……老人还说自己在每个地方说的都不一样,这样总会有几个能应验的,到时候再来收那些几倍乃至十几倍的菜刀钱。最后老人把自己的一个本子给了地痞,地痞气不过一刀砍死了老人。
所以不得不说,看似神秘的职业,你没有两把刷子真的不行。
而且根据记载,比如赊刀人的很多预言都成真了,玉米过元,牛羊过万,千户灯光,地铺绿植。但是赊刀人很多都不再出现了,很多人也把赊刀人看成慈善家,用另一种手段来接济穷人。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就像现在的金融骗子一样。他们的操作是利用以前的信息不对称来赚钱。假如一个刀成本是10元。赊刀人去到A村就给他们刀,给他们的价格是30元,然后说大米未来会涨价,到时候涨价就来收钱。再到B村给刀,价格同样30元,然后说大米未来会跌价。那过一段时间,大米要么涨价要么跌价,就收说对那个村的刀钱,完全稳赚不赔。也并非没有道理,毕竟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聊了这么多,我们来聊聊赊刀人买卖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免费赊刀是如何盈利的?
其实,赊刀看似是免费,且面临着买家日后不愿给钱的风险,但里面的利润却并不低。
赊刀人的盈利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靠预言正确后,买家支付的报酬,另一种是一锤子买卖,买家直接从赊刀人手中花高于市价的价格买断,至于如何让买家甘愿掏钱,这就涉及民众的消费心理了。
赊刀人所售卖的刀具,通常是直接从熟人手中拿货,成本低于市价,这是赊刀人提高利润、降低风险的常用手段。
但光靠预言,这个回本又太慢了,一些赊刀人就想出了另外的盈利思路。
比如,今年赊刀人拿着菜刀来到某个村庄,承诺免费给村民用。一年后,赊刀人拿着大铁锅来到村庄,告诉村民只要把菜刀拿来,再加几块钱就可以以远低于市价的成本拿到铁锅,村民们很高兴买了。
一年后,赊刀人又来了,宣称自己拿到了什么神奇的酒,可以怎样怎样,只需要多少钱就可以获得。由于有了前两次的合作,村民们很快乐地掏钱了。
可结果呢?村民们花高价买的东西只是廉价的劣质酒,根本没效,赚了钱的赊刀人,也再没有影子了。
两种盈利手段,显然前者更加令人钦佩,后者手段有些恶劣。
以上,便是历史上的赊刀人的故事。
不管历史如何评价这个行业,我觉得没有必要深挖下去。不懂行就不要去钻研其他行业的事情,就好比你是个司机,天天研究厨子的手艺。那就没意思了,很多事情敷衍出来的手段往往都是抓住你的猎奇心,从而一步一步的去套路你。所以赊刀人的故事也间接的告诉我们,这个行业繁衍出的新型商业模式至今仍然被人沿用。但是我们全当看热闹,做一个安静的吃瓜群众。毕竟,货真价实的赊刀人是真的存在的。从宋代就有的行业,没有一些特殊的本事,你还真是没有办法延续这门手艺。赊刀人现在已经近乎没有了,所以也算我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奇闻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