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小典的随笔日记

6月9号:《所谓英雄》(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墨小典的随笔日记》最新章节。

他恍然大悟,承认这确实是最适合我这种人去从事的职业。

我其实吧,如果我真的能够保证这辈子衣食无忧,不需要为生存的必需品发愁,那我最可能去干什么?

绝对是天天泡在图书馆里,看书看书看书……

我真的很享受看书的过程,以及信息从手中的书页翻动里流入眼中,流入意识海中,在畅快流动的过程中偶尔的灵光一闪,顿悟,好奇与好奇的满足,这就是我所想要过上的生活:住在图书馆里。

现实主义文学是我接下来要发展的方向,包括我新一届的人格系统,也应当往现实主义的方向发展。

幻想是会结束的,活在幻想中的人除非能够掌握一种依靠幻想来生活的手段,否则幻想终究会有一天结束的,可能轰轰烈烈,可能悄无声息,可能落花流水,可能生离死别。

我需要重新拾取相对理性批判的眼光和标准,去恒定生活中本就存在的客观事物与客观规律。

相对理性批判是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将我所不能抛却和割裂的感性存在部分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将我的感性组成成分拆分为可以被观察描述的影响因素,并将其纳入到理性判断系统中。

除了康德本人,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保有一份算得上纯粹的理性。

墨雄也不行。

我是他的软肋,不仅在外,也在内:我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将自己的软弱和无助、困顿和难受、委屈和悲哀共享的存在,我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被他允许看到他的软弱之人。

在他没长大之前,这个人是我的小姑妈,把他拉扯大的亲姐姐;在没有我以前,这个人是玛莉娅,但他经常会被玛莉娅的纯真和天真给气到昏厥;在我没长大之前,我无法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看待他的人生和境遇,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的我,却在客观事实上成为了那个伤害他最深的人。

尤其是在初一的那年,在那次医疗事故中,在那辆惨白色的救护车里,我在半昏迷半恐惧的状态中握着他的手指,不断用颤抖的声音对他说:“爸爸,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我想活着……”

相对理性客观分析,那个时候的我又懂什么?我只是知道自己似乎可能就这么与这个世界说再见了,只能感受得到对死亡的恐惧的我又能够知道什么呢?

我在那个时候,又怎能意识到,对于他这个做父亲的来说,那几句在昏迷边缘的呢喃,会给他带来多大的痛苦呢?

现在我长大了,也到了可以当一个父亲的年龄了,认知和思维模式也逐渐成熟了,我又怎能不能理解,对于任何一个真的深爱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来说,这几句话会对一个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那一年,我又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也注定改变了我自己的人生轨道。

现在回想起来,再进行一下对自我心理系统的元认知,想一次哭一次看起来也不是不能理解了。

我的人格组成成分里终究有一份和理性完全沾不上边的感性认知,它深刻影响着我在情绪体验上的主观感受,变相影响决定了我的理性不可能是绝对纯粹的,我只能做到相对理性批判。

也足够了,无法接受自己的感性是客观存在的思维,注定无法成为一个能够客观看待一切的纯粹理性批判视角,所以相对理性就很好,在7到8分的理性下保持着1到3分的感性,还能够让我拥有足够的共情能力去研究最不可能被理性研究的心理学领域:人心。

“人心”这个宽广而泛泛的概念一直不是心理科学的研究范畴,最与之接近的社会心理学更多会从社会学的角度去宏观分析探讨社会现象背后的心理模型,但这些都不是人心。

人心是人类所有内心的心理在广义社会交往领域中对彼此的内心进行演绎与抽象的互动产物。

在演绎和抽象的过程中,与内心(认知过程)的研究完全相反的是,感性变量的影响因素被拉高到了一个超过理性变量的程度。

在解释【内心·人心·民心】的概念体系之前,我需要对这个与当前主流心理学领域研究完全不同的泛化领域进行一些定义,让大家更好去理解这种【心理系统】。

《心理系统论》

第一公理:心理系统是个体层次以上的生命系统在运用神经系统解决机体内外信息矛盾的过程中,自发生成于信息层面上的碳基生物型信息处理系统。

第二公理:心理系统在人类文明中以三种相互关联的系统形式存在:内心,人心,民心。

第三公理:内心系统是心理系统的基本单位,正常的人类有能力认知到只属于自己的有别于客观世界的内心世界(内心世界是人类对内心系统的元认知产物)。

第四公理:人心是心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由复数个互相关联的内心系统共同组成,正常的人类在认知到自身的内心与客观世界存在差别后,便有可能认知到自身的内心与这个世界中其他人的内心同样存在差别。

第五公理:人类的内心世界仅属于其个人,仅能通过其行为进行表现和观测,任何其他人在了解一个特定人的特定内心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观测特定人的一切行为进行反向推测。

第六公理:人心的最直接存在方式,是个体试图对他人的内心系统与行为进行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并最终实现自身内心的某个目的。

第七公理:当人心的存在方式放大到所有内心系统对彼此的关系态度上的时候,人心系统就出现了。一个最简单的人心系统中至少存在两个内心系统。

第八公理:在人心系统的判定中,通过满足他人的情绪体验改变他人行为从而实现自身目的,是最有效的行为模式。

第九公理:基于情绪体验的持续双向满足,两个内心世界在对待彼此之间的关系上不断投入新的行为并持续满足对方,形成一个稳定的相互满足关系后,两个内心与其间的人心构成了宏观心理系统中最常见的简单关系结构:人脉关系。

第九公理的逆向演绎形式:人脉关系的雏形是互惠互利的朋友关系。

第十公理:在人脉关系的互动行为中,两个内心世界的行为动机是基于理性或感性的,行为目的是满足对方的理性需求或感性需求,当且仅当双方在同一次互动行为中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目的同时涵盖理性和感性两个维度的时候,该次人脉互动行为才能判定为最理想的和最成功的。

先到这里吧,下课了,我回去再好好思考思考这些方面的定义与细节。

我用了十条公理定义了人际关系的本质与结构,以及最优的互动行为模式,或许还有更多可以去改变和思索的地方。

说不定我还真能够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扩展到【人脉关系】的领域中,只是神幻集团是否会承认我的这方面的研究与开题还是两说,我能否用这个来做我的大学毕业论文也是两说,但我觉得这种客观存在的人际关系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说不定我以后可以自己写一本书,就叫做《心理系统与人脉关系论》,哈哈哈~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林羽的妖界虐恋之旅
林羽的妖界虐恋之旅
在无尽的妖界与魔界之间,一场注定撕心裂肺的爱情即将上演。林羽,一个勇敢坚毅的散修,为了探寻家族的秘密,毅然踏入神秘妖界。在这里,他邂逅了善良聪慧的妖界公主刘诗瑶,彼此的心灵彼此吸引,悄然萌生的爱情在妖界的纷争中愈发炽热。然而,权力的争斗悄然逼近,正当两人情意绵绵之际,突如其来的阴谋将他们推入无尽的深渊。当林羽在妖界斗技大会上一展风采,崭露头角之时,真实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在与魔界先锋煞血的斗争中,
挖金客
邪恶的志村小鬼,竟然拥有冰遁
邪恶的志村小鬼,竟然拥有冰遁
关于邪恶的志村小鬼,竟然拥有冰遁:喜闻乐见的穿越,嘛,已经多的俗套了,就不赘述了。什么,开局血雾之里,而且还是冰遁血继限的持有者?什么,自己素未谋面的父亲,其实是名震忍界的大桥杀手、创下苦无刺须佐这一伟大壮举、宇智波一族灭族之夜的幕后黑手、猿飞日斩不能提起的地下好友,志村团藏?火影的儿子当火影,暗部的儿子当暗部,替死鬼的儿子当替死鬼,那么我岂不是……好好好,别人穿越给写轮眼给尾兽,再不济也能混个
鲨鱼小米辣
唯舞独尊之潘亮
唯舞独尊之潘亮
关于唯舞独尊之潘亮:是一部以舞蹈为背景的励志成长小说。主角潘亮,一个出身平凡的少年,自幼对舞蹈充满热爱。然而,他的舞蹈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家庭的贫困、世俗的偏见以及自身身体条件的限制,都成为他前进的阻碍。但潘亮凭借对舞蹈的执着与热爱,不断突破自我,最终在舞蹈的世界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舞坛传奇。小说通过潘亮的成长历程,展现了舞蹈的魅力,同时也传递了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正能量。
玩酷世界
第七十个神
第七十个神
七十个神,七十场灾难,最后的神隐藏在人群之中。在人神共存的世界里,神明利用自身祝福为人类带来福祉,同样其诅咒带来难以承受的天灾。世界决定斩尽神明以求从天灾中解放全人类。汪达·希尔达带领他的队伍踏上了杀戮的征程。然而,他们的最后一个目标,第七十个神,却并非隐藏于高山神殿或深海秘境,而是混迹在人类之中,行走于世。汪达他们陷入了迷茫:斩杀神明真的能为人类带来福报吗?当追猎者与被追猎者并肩而行,真相渐渐
海木蛞蝓
琼和叶明川:祭可推,通缉可咋整
琼和叶明川:祭可推,通缉可咋整
黄昏下,乌鸦落在了枯藤枝,祭祀的准备早已就绪,无数的灵魂还在呐喊,堆积成山的尸体早已成为养分供养着,人们举手欢呼,手中的火炬即将点燃开幕,又是否能够阻止?
潇潇落叶微风拂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