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

第1615章 汇聚熙川(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崇祯:朕儿子这么强,为何上吊?》最新章节。

王建问道。

孙传庭沉思片刻,然后说道:“太子殿下既然已经做出了部署,那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地执行。

你即刻动身前往咸兴,整顿第四军,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本督则会前往宣川,与第二、第三军会合,共同策划接下来的行动。”

“是!”

王建应了一声,然后敬礼告退。

他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必须尽快行动起来,才能不负太子殿下的期望。

在王建离开后,孙传庭再次凝视着地图,心中充满了信心。

他知道,只要按照太子殿下的计划行事,这场战争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

在朱慈烺进行战略部署的同时,多尔衮也没有闲着。

多尔衮同意了保科正之的提议,多尔衮命令驻守嘉山的建奴向熙川进发。

同时,他率领驻守定州的人马,也向熙川进发。

一时间,熙川成了所有人的目标。

各路人马都在奔赴熙川,这将注定让熙川成为焦点。

无论是建奴人马,还是倭寇人马,前往熙川的路程都是非常顺利的。

因为朱慈烺已经下令给倭寇和建奴让行。

甚至为了让建奴和倭寇减少忧虑,朱慈烺下令右卫营在熙川城外的大营都向后撤退了三十里。

听闻熙川城外明军后撤的消息,驻守熙川城的倭寇守将龟田太郎既惊又喜。

“哟西!明军看来也得到了保科大将军率领援军前来的消息!”

龟田太郎自然已经知道保科正之和多尔衮会率领援军来熙川的消息。

所以,龟田太郎将明军后撤的原因归结为明军怕了。

这个思想很正常,毕竟倭寇向来骄傲自大。

但是,这种骄傲自大的心理必然会给他们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亲卫营第一军在朱复国的率领下,也向熙川赶来。

此次亲卫营进入朝鲜之后,亲卫营四个军,只有朱复国的第一军还没有打过仗,这可把第一军的将士们给急死了。

第一军五个卫的指挥使,差不多每天轮流依次来询问朱复国,什么时候有仗打。

朱复国头都要被搞炸了。

所以,当朱复国收到朱慈烺的命令调动,前往熙川的时候,比自己老婆生孩子还激动,还兴奋。

亲卫营第一军全体将士得知消息的时候,几乎是用最快的时间收拾集合完毕,然后便直接开拔。

一时间,围绕着熙川这个中心,明军、建奴和倭寇都有了相应的部署。

双方人马都不断在向熙川靠近。

但是,无论是倭寇还是建奴的人马行动踪迹,都在特情科密探的监视之下。

朱慈烺对于他们的行动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五天之后,保科正之、多尔衮成功会师熙川城。

倭寇和建奴的人马也都汇聚于熙川城,同倭寇一同前来的,还有德川城的万余百姓。

围绕熙川城的对峙和战斗,即将展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从宝可梦开始的穿越
从宝可梦开始的穿越
新作品出炉,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艾木森森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世事百态:南北朝时代风云激荡,世事纷纭。政权如走马灯般更迭,民族融合日益加深,经济文化蓬勃发展,孕育出众多历史英杰与璀璨文化。然而,伴随辉煌的是社会的剧烈动荡与民众的艰苦生活,动荡不安与民生维艰成为该时代不可抹去的印记。尽管如此,南北朝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可儿妙桃
咒回:改变结局后我成了白月光
咒回:改变结局后我成了白月光
请看简介避雷!!写的不好,努力提升。避雷避雷避雷!!月下夜樱是一位正值妙龄的现代女孩,同时作为隐世古武家族的少宗主,处理好宗门内一切事宜后正临近退休,谁知道穿越来了咒回世界。原本的她并不想多管闲事。可逐渐,她在这里结识了太多真挚而又热烈的朋友,在日益相处中真正的接纳了他们。加上寻找归乡之路上的种种原因。无论如何这份缘分都已结下。那么……这场既定的结局是时候改变它了!……在一场看不见的压迫中,我们
是小星星阿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
关于让你入京当质子,你登基为帝?:魏冉穿越成异姓王世子替身。真世子在封地逍遥,自己在京城当人质?既如此,那就代替他成为真世子。大骊皇帝:魏世子,朕要把三公主赐婚给你!真世子小姨:虽然你是我假外甥,但我是你真娘子呀!真世子:父王,冒牌货抢了我的公主和小姨,我要把身份换回来!异姓王:儿啊,晚了,爹的三十万大军被他给灭了……。
一条沙鱼
火影:我宇智波用木遁很正常吧
火影:我宇智波用木遁很正常吧
宇智波砾穿越到火影世界,成为宇智波与千手一族的后人。他惊奇的发现,自己成为了千手柱间人柱力。“柱间大人,该交房租了。”千手柱间处在黑暗空间之中,看着眼前这个酷似宇智波斑的清秀少年,不禁陷入了沉思。死的好好的,给我整成尾兽了?难道这一切,都是弟弟扉间的杰作?山岳之墓场,本该死去的宇智波斑暗中观察着一切。“柱间,难道你也在计划着复活吗!那好,我们的战斗才刚刚开始!”多年之后,宇智波砾坐在火影岩上。“
一杯敬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