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

第290章 陆逊:我们鱼目混珠(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我吕布,白门楼开局》最新章节。

孙权毕竟是讨虏将军府之主,既然他已经下了决断,吴景其实也没办法继续再劝了。

虽然他心里一万个不同意张昭这个狗屁计划,现如今也只能默默配合而已。

三人又商讨了一番细节之后,吴景和张昭,立即开始着手调兵。

建安六年,七月十五日,吴县,陆家。

自从暗中投效平东将军府之后,陆家这边,一直都在偷偷传递一些相关情报给到吕军斥候,然后再由他们想办法送到吕布手中。

只是这种合作正如陆逊自己所说,因为陆家无人在将军府之中任职,也没有掌握兵权什么的。

所以陆逊传递的消息,并没有什么太重要的情报价值。

好在吕布也不在乎这些,反正只要先把陆逊拉上船,将来有的是机会让他展露拳脚!

这一日,陆逊正在书房之中读书,府中管家陆鸣忽然神色凝重前来禀报。

“家主,将军府那边传来消息,让我们陆家提供一部分家兵家将,迅速赶赴丹阳郡支援作战。”

“传令军士说了,分到咱们头上的,一共是两百人。”

“而且必须要在三日内集结完毕,尽快准备出征事宜。”

陆逊微微皱眉道:“除了我们陆家之外,其余世家,是不是也收到这个调令了?”

陆鸣点头道:“我已私下打听过了,除了我们四大家族以外,其余世家,也都在按人头出兵。”

“听说是丹阳郡那边,周瑜手下兵力太少,孙权为了尽可能打赢这一仗,所以这才想要抽调豪族私兵前去协助。”

“如果此计执行到位的话,大约能够抽调五六千人赶赴丹阳郡。”

说到这里,陆鸣忍不住抱怨道。

“家主,吕军此番虽然来势汹汹,可前方战场却并未开打。”

“将军府这个时候就要抽调豪族私兵,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世家豪族,哪个没点私兵看家护院保护商队?

孙权虽然也不想让这些世家拥有私兵,可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办法彻底禁绝。

所以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私兵人数不是太多,也就随他们去了。

陆逊摇头道:“江东三郡之地,吴郡虽然看起来仍然安稳。”

“可无论前方丹阳郡有失,还是会稽郡被破,整个吴郡立马就要陷入动乱之中。”

“一旦如此的话,对于将军府来说,我们豪族私兵,根本就不可能归于掌控之中。”

“所以此时调动我们出兵向前,也不过是预料之中的事情罢了。”

陆鸣开口道:“家主,咱们陆家自从渡江南下以来,府中产业不多,私兵部曲也没有多少。如今将军府调令传来,只能老老实实派人前去助战。”

“可其他几大家族,如果真的联合起来,未必就不能有所反抗。”

“孙权难道就不怕,前方尚未开战,吴郡世家却先行造反?”

豪族私兵,有不少都是家族武士。

这些人对于家族忠心耿耿,根本就不在乎孙权这个讨虏将军。

只要家主一声令下,扯旗造反迎合吕布,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关于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主角非工具人,除了短视频、历史视频盘点外,也侧重向古人展现现代生活!林齐并不知道他的生活,他刷的视频会被投放到历朝历代的观众面前。于是林齐的生活便成为了天幕之下,无数先辈茶余饭后的乐子。刷AI短视频让嬴政直接裂开。刷引起无数皇帝愤懑不平。刷让明朝的皇帝们直接吐血。刷EMO先辈...林齐游览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带着先辈一览盛世华夏的风采!嬴政:“不是,为什么朕
北起北起
请摄政王赴死
请摄政王赴死
楚玉渊穿越成大雍帝国皇帝的废物四皇弟,阴差阳错又成了摄政王。内祛帝国疾忧,稳帝国庙堂。外平南疆、镇北原、定西胡,八荒宇内,四海来朝。摄政王楚玉渊已拥雄兵百万,身边谋士如云,权倾朝野。一怒而天下惧,安居则天下息。元和十年,幼帝加冠典礼上,文武百官跪请摄政王赴死。
藏花主人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
穿越成大周最惨九皇子,父皇忽视,兄弟阋墙,就藩在极北苦寒之地就要饿死。不怕!我有签到系统!“叮!签到成功,获得神物玉米种子!”种玉米,建良田,收流民,屯粮百万!世人皆笑我痴傻,殊不知,这极北之地,已成我手中最强王牌!父皇不疼?兄弟相轻?待我铁骑南下之日,便是这天下易主之时!
牛蛙
大梁逍遥王爷
大梁逍遥王爷
特种兵王李默穿越成大梁闲散王爷,面对新帝猜忌与官场腐败,他深入益州,揭露太守贪腐,肃清官场。从闲散王爷到铁腕权臣,李默凭借现代智慧与军事才能,步步为营,斗权臣、平叛乱、改革朝政,最终逆袭成为大梁王朝的中流砥柱。
蛋黄拌面
边荒枭龙
边荒枭龙
章汉末年,民生凋敝。各地藩王争夺皇位,大打出手。北秦独立,不参与章汉政事,雄踞北方,虎视五胡异族。然,北秦朝中有人吃里扒外,为利益勾结异族、恰逢北秦大地连年干旱,七月飞雪。北秦内忧外患…此时,前世为特种兵与荒野求生博主的方寒,穿越北秦边疆猪头岭墩台,成为一边荒镇戍小卒…
我叫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