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刘辩:三兴炎汉

第132章 枭雄之姿(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冒名刘辩:三兴炎汉》最新章节。

世人眼中,是刘景升单骑入荆,占得了汉水以南,荆州六郡之地。可在我看来,不过是荆州世家借助朝廷之名,抵御了孙坚袁术的侵犯而已。

灭孙坚者,黄祖是也。刘景升得一时之名,而必一生困于荆州之地。

我若以刘辩之名,大封天下诸侯,减免世家之赋税,无论何时何地,都可做一安稳帝王。朝饮佳酿,夜怀佳人,可这与一纨绔子弟有何异呢?不过是得一时之快,而后身陨业消罢了!青史之上,添一笑耳。”

“难不成你还有秦皇汉武之志不成?”

“李校尉眼中秦皇汉武非我可比,可在我眼中,秦皇汉武还差了点文采呢!”

“大汉有一十三州之地,非是边野弹丸小国,秦皇不知体恤,故为太祖所替;武帝有文景两朝积累,征伐连连尚有亡国之危。你莫要以为读了几本史书,见了几册英雄史诗,就可以一人之力凌驾于百姓之上,到头来不过是一独夫罢了!”

边柳很钦佩李旦一介武夫却有如此见识,但边柳心意已定。

这皇帝要么不做,要做就得做那真正的九五之尊,君临天下!

“李校尉,道不同不相为谋!”

“哼!”

李旦闻言,挥袖而走。

……

不久后,马如风重新来到边柳身边,“陛下,我兄长已经准备效忠陛下,陛下冒险西行,难道不是为此嘛?”

边柳西行一是为了在彻底落难之时摆脱袁绍的人马,二来也是为了博取一个名声。

他为的是所有被困住的士卒,此次出征士卒的家属,还有天下万民之心。

而不是仅仅是为了李旦。

“如风,你可知道,一颗果木上的果实如果泛酸,我们可以给它嫁接另一颗树的枝芽。可一个人思想一旦成熟,那却是很难改变的。我和李校尉此时就像两把锋利的刀,如果挨得太近,就会伤到彼此。”

边柳并不介意李旦知道他的底细,但是,他不能接受有条件的效忠,哪怕李旦自认为已经付出了很大的让步。

“陛下心意已定?”马如风说着的时候,手搭在了佩刀上。

边柳点了点头,说道:“如风既然这么问,想必李校尉也做出决定了。上郡太守,我猜的可对?”

李家和唐家已经闹出了矛盾,李旦此时要想有所作为,最好的选择就是回到家乡。

马如风点了点头,随即抽刀对准了自己的手臂,“本来答应了陛下此番无论是否救出兄长,如风皆愿追随陛下左右。但此时,我实在不能离开兄长,如风愿以一臂报答陛下!”

说话间,边柳已经握住剑柄顶了过来,他可不想要这种报答。

“三年,三年如何?李旦若成,三年也该立足上郡;若不成,我也不需要你的胳膊了。三年之后,你再来兑现前日之诺。”

边柳要的不是马如风,今日之举,他已经看出,他收服了马如风的心。

这,就够了!

他已有枭雄之姿!

……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
关于我的电子女帝们在现实抢我:洛尘穿越古代平行世界,成为科举考场上抓耳挠腮的穷书生。离金榜题名只差最后一篇治国策论,可他连毛笔都不会用。好在穿越时绑定历史推演器,在虚拟推演中可以练习文章,锻炼技能,只要辅助皇女登基,就能将练习的才能带回现实。本想着随便选个最有优势的皇女速通游戏,却误打误撞选中政治头脑为零的秦王李瑾瑜。与此同时。得到天道推演能力的秦王李瑾瑜好奇之下开始未来推演,却发现自己的父皇将
灰色的灰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阿姐,我中举了!
阿姐,我中举了!
陈秀才苦读一辈子也没能中举,临死之前对大女儿嘱咐道:“一定要让你弟弟读书,让他考取功名,不然爹,死不瞑目!”长兄如父,长姐如母。陈招娣带着爹的遗愿,毅然决然放出了自己的条件,“想要迎娶自己,就必须要送小弟去读书。”村里其他人沉默不语的时候,逃难来的糙汉眼巴巴将陈招娣与陈及冠两姐弟带回了家,任劳任怨供养小舅子读书。多年以后,衙役敲锣打鼓,簇拥陈及冠来到村里。“阿姐,我中举了!”......意外落水
螳螂爱跳舞
七色花
七色花
新房里,马文才骂道:“祝英台,没想到你是这么一个不知廉耻的女人,既然你嫁给了我,就不要再想着别的男人,原来你根本就不懂得什么是真爱……”“我不懂,我不知廉耻?”祝英台辩到:“是你自己要娶我的,还来怪我?”“我又没拿刀逼你,你走吧,你根本就不...
难怪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