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一向果敢自信的李云龙,面对弹药告急的独立团,也不免心生疑虑,对于正面硬撼三四千日军的任务,他虽自信满满,却也未曾狂妄至此。
“那么,依你之见,有何良策?”李云龙的疑问一出,众人的视线瞬间聚焦于陈浩,尤其是那些深知陈浩背景的干部,深知这位传奇的陈顾问,从不夸夸其谈,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
陈浩略作沉思,心中已勾勒出一幅胜券在握的蓝图,他淡然启齿:“试想,若独立团全员换上新式武器,加之新二团部分换装,其战斗力之强,已是众人目共睹。要知道,这批武器足以武装起一个万人规模的步兵师,一万四千人,对抗两万日军,恐怕并非难事。而今,我们已毙伤日军逾千五百,更牵制了五千余敌。利用地形优势固守,待援军一到,便可里应外合,给予日军致命一击,彻底粉碎其大扫荡计划,岂不妙哉?”
陈浩的话语,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波澜,让人不得不深思其合理性。细细想来,他们现有的装备,足以支撑起一场依托地形的防御战。两个团在获得新武器后,战斗力已得到实战验证,新二团仅凭四分之一的新式装备,便能与日军一个步兵大队周旋,甚至略占上风;而全副武装的独立团,更是能轻松应对两个步兵大队的挑战。
以此类推,其他部队一旦换装,战斗力亦将大幅提升。若再增援两个装备升级后的步兵团,攻守之势或将瞬间逆转。倘若援军更多,几场小规模的决战,与日军正面交锋,亦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给那些日军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他们从此不敢再肆无忌惮地发动大扫荡。
李云龙与孔捷未曾料到,部队的战斗力如同火箭般飙升,新武器的加入更是让他们的实力一跃超过日军,而他们的思维方式却还在原地踏步。
陈浩的建议,如同灵感的火花,瞬间点燃了他们的思维引擎。
如今的八路军已非吴下阿蒙,思路需要与时俱进,战斗方式也应当有所革新。
“真乃妙计!”孔捷拍着马屁,语气中带着几分敬意,“陈顾问的点子让我如梦初醒,思路豁然开朗。”然而,他话锋一转,叹息道:“只可惜,咱们没有电台,无法向总部求援,只能忍痛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想办法突围出去了。”
在场的干部们纷纷点头,心中充满了遗憾。
听完孔捷的叙述,他们深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能重创日军,又能提升士气。
更何况,能参与如此规模的战役,人生又能有几回?
想到这里,他们不禁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李云龙也深感惋惜,对他来说,这样规模的战役也是难得一遇的。
而且,他还知道一个秘密: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电台,而是没有人会操作。
陈浩这次带来的不仅仅是武器,还有一批通讯电台。
但由于总部准备不足,且电台操作并非易事,因此一直没有分配下去。
正当众人失望之际,陈浩再次开口:“谁说没电台?咱们这儿有,刚从鬼子手里缴获了一台,完好无损,还能用。”
经他这么一提醒,赵刚也想起来了,他们在消灭日军联队指挥部时,确实缴获了两部电台。
他无奈地耸了耸肩:“电台虽有,却无人能操,这不还是白搭吗?”
刚刚还被点燃热情、有点小激动的李云龙,瞬间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
哇哦,这是什么神转折!
突然间,陈浩的一句话仿佛火花四溅,重新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嗨,差点忘了,电台这玩意儿我曾涉猎过,谈不上炉火纯青,但发个电报什么的,so easy!”
“你还会这个?”李云龙一脸惊愕。毕竟,术业有专攻,除了那些专业的电讯专家,谁会闲来无事研究这些?
陈浩的模样,更像是一位军火商或者战斗勇士,无论如何也无法与通讯高手这个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陈浩的确有这份本事,那是他在特种兵时期积累的宝贵技能。
当特种兵嘛,身手不凡,智谋更要双全。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艺种类繁多:侦查、爆破、审讯与反审讯、心理战,连将男子易容成女子这种技能都得学。至于电台发报,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信手拈来。
接连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地被陈浩解决。赵刚甚至有些畏手畏脚地提出了新问题:“咱们没密电本,这可怎么解决?”
毕竟,发报涉及到加密和解密,核心便是那本密电本。而他们没有上级配发的电台,密电本自然也就无从谈起。陈浩当然也没那玩意儿,但他总有他的奇招:“我们可以用明码发报请求支援,只需稍作暗示,老总那边自然会心有灵犀。”
“……”赵刚无语凝噎,心里不禁暗赞:这哥们儿脑洞真是太大了!他也只能承认,这的确是目前能够解决问题的法子。
李云龙深知陈浩的影响力,对他这个提议也是心领神会。毕竟,只要陈浩身处敌后,老总即便是百般不情愿,也只能咬咬牙,乖乖派兵支援。更况且,这事儿其实还挺好,老总完全没有理由拒绝。
李云龙瞟了一眼孔捷,见他无异议,便忍俊不禁道:“也就你,能指挥老总配合咱们行动。要换成我,别说一百颗脑袋,一千颗我也不敢呐!”陈浩轻轻翻了个白眼,心中暗想:“这家伙是在我面前装谦虚呢吧?到底有没有那份胆量,他自己心里难道还没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