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应对高空轰炸的法宝几乎屈指可数,而拥有一支势均力敌的空军,主动出击,构筑空中防线,无疑是最佳选择。
尽管地面防空炮也曾有过辉煌,但在如今的战场上,其效果已大不如前。然而,陈浩却打算用更高阶的科技来改写这一局面,只不过,这小小的“魔法”需要一笔不菲的开支,但只要八路军能够慷慨解囊,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解除了这一层担忧,陈大旅长的思维仿佛插上了翅膀,开始自由翱翔。他设想着建立一座钢铁厂、枪炮厂,以及子弹生产线,这无疑是八路军梦寐以求的一整套军工体系。
长期以来,武器装备的供应时有时无,总是让人心惊胆战。如果有了这套体系,那么八路军将彻底摆脱对外部的依赖,实现自给自足。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过河拆桥,而是过度的依赖他人,总让人感到缺乏安全感。这种对自主掌控的渴望,早已深深烙印在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无论是国家的大量储备,还是老百姓对存钱的热衷,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化。
陈大旅长曾在毛熊国深造,对于工业体系的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深知,要打造一套适合八路军的军工体系,离不开煤矿、钢铁等原材料的支持,还需要炼铁厂、炼钢厂、发电厂等基础设施的支撑。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逐步建立枪炮厂、子弹厂等制造工厂。要从无到有,实现子弹、枪支、大炮的自主生产,至少需要七八个工厂的共同努力。
而按照陈浩的报价,这笔费用足以购买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虽然开支巨大,但陈大旅长却毫不犹豫地表示了赞同。他深知,做人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更要着眼长远。
他坚信,如果将此事上报给总指挥部,也一定会得到支持和认可。因为这不仅关乎眼前的战斗,更是为八路军的未来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 在陈大旅长描绘的壮阔蓝图落幕之后,陈浩心中已酝酿起一番肺腑之言,他缓缓开口:
“在此之前,我想先打个预防针——那些庞然大物般的机械设备,绝非一朝一夕可得。它们庞大且沉重,一次性搬运到位,实非易事。故而,咱们得精细规划,理清建设工厂的先后顺序,每一步都得深思熟虑。”
“我完全理解,此事我定会细细考量。”陈大旅长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而是重工业基地的宏伟蓝图。按照以往运输军备的先例,这绝非几次往返便能达成的壮举。
鉴于钢铁厂的筹建周期长,难以迅速见效,陈大旅长心中已有计较。他倾向于先搭建一座发电站,一座炼钢炉,并设立突击步枪、子弹及迫击炮的生产线。他将这番考量向陈浩和盘托出。
“电力,乃驱动一切机械的源泉,无电则一切空谈。而突击步枪与迫击炮,正是八路军与日军正面交锋时的两大利器。若能将这两样武器广泛配备,硬仗之下,我们便能立于不败之地。”
谈及制造枪械所需的钢材,进口之路已然封锁。八路军过往的智慧在于,从铁路上拆解铁轨,回炉重造,用以打造武器。这一妙招,不仅解决了枪弹之需,还顺带破坏了日军的铁路动脉,可谓一举两得,妙不可言。
陈浩听后,连连颔首,对先构建一套精简的军工生产体系表示全力支持。毕竟,战火纷飞之时,先自强而后图发展,才是上策。
“成交!一旦明确你们的所求,我即刻动身,为你们搜罗附带说明书的机器设备。至于你们八路军,则需未雨绸缪,选定厂址,招募既识字又能驾驭机器的能手。无论何时,人才与准备,皆是胜利的关键。”在人才的渴求上,始终是重中之重。”
陈浩描绘蓝图的手艺堪称一绝,心灵慰藉的话语如泉涌般自然流畅。
他那番允诺,犹如磁石,深深吸引了陈大旅长的心,让后者几乎忘却了最初的打算。
原本只是打算按约交付五吨黄金,其余则用作军资储备。
而现在,竟要预先支付二点五吨黄金作为押金?
成交,毫不迟疑。
还有呢?让陈浩回总部待命?不必麻烦了。
陈大旅长此刻心中唯有尽快集齐古董,结清款项,好让陈浩即刻返程购置器械。
唯有尽早将机器运作起来,实现八路军武器装备的自给自足,方为正途。
对话至此告一段落。
门外,李云龙正吞云吐雾,待见旅长满面春风地步出,连个招呼都不打便匆匆离去。
心中暗自嘀咕,旅长这是撞大运了?
但也不至于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