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在一起不仅是身体上的可获得、情绪上的可反应,更需要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结婚一年的朋友继续说:“两个人决定在一起生活就是对彼此的依恋,只要他在场或者想起他就会感觉安全。”
认识有七八年的朋友此前总给人高冷的感觉,虽然很优秀,也有不少男性对其才识仰慕,却都只是止步于钦慕而不敢向她更走近一步。父母催促,亲戚朋友唠叨,偶尔同事坐在一起闲聊也离不开对她的絮絮叨叨,虽各自身份不同,每个劝她放下高傲的人却都是苦口婆心打着为她好的旗帜。耐不住众人的好心,也想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环境去做喜欢的事,索性每次有人催她谈恋爱、结婚时就挂出“独身主义”的旗帜,不可豁免地收到很多不可理解的眼光、言论,但总的来说还是比之前好了许多,不用再绞尽脑汁回答“想找什么样的”、“对长相、学历有什么要求”……等问题。
在朋友的记忆里,与她先生的相遇纯属偶然。她一直都有晨跑的习惯,某天一个正在晨跑的陌生男子突然跑到她身旁搭讪,当时也不知怎么的完全没有戒备就跟人家聊了起来。男子说自己坚持晨跑一年半了,只看到朋友是众多晨跑者中能坚持下来的。
“其实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看到过他,至今也没问他是不是故意这样说,反正当时跟他聊天就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没多想就互加了微信,有事没事都聊一聊。因为两人住的地方离得近,都喜欢晨跑,有共同的话题又能聊到一起,很自然的就走到了一起。”
这位朋友在学习、工作中都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对未来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之前最遗憾、也最让人不解的就是抗拒与异性发展男女朋友关系。在一次与她的聊天中,她说自己对于依恋该是期待亲密但又恐惧亲密的疏离型(依恋类型有四种:安全型,痴迷型,疏离/逃避型,恐惧/混乱型。)。在心底里也挺彷徨、迷惑,想过一些办法让自己摆脱原生环境的影响,可是越想逃离什么就越是被什么缠绕、拖累,索性将心思都放在想做、喜欢做的事情上。
“当我认真去做自己时收获的便是自己,而不是谁人眼中的某某某。‘花盛开,蝶自来’,我与先生能遇到、走到一起,是因为在相遇之前我们都在成长,遇见时呈现给对方的正巧是彼此需要的,并且我们知道能给彼此心理上的安全感。”
我看着坐在面前的朋友,眉眼间多了几分温柔、少了几分高冷,话语里加了几分甜蜜、减了几分平淡,时光没有带给她年龄的痕迹,却让她更具魅力。一场相识、一次笃定,她走进了曾经不敢想象的婚姻生活,在婚姻的框架里继续做自己,属于安全型的先生让她慢慢摆脱恐惧型的标签变成一个趋近温柔而坚定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