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萌小毒妃,王爷哪里逃

第244章 端木雅被气得离席(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软萌小毒妃,王爷哪里逃》最新章节。

李纯才艺上的事,早已人尽皆知,可端木雅却提出让她来展示才艺。

众人一时不知她是真不知还是故意的,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后者居多。

毕竟想要找一个人的麻烦,应该会提前调查过才对。

李纯无语的翻了一个白眼。

这端木雅是真觉得自己好欺负吗?一而再再而三的来找自己的麻烦。

想到她的身份,还是压下心里的怒气。

“端木公主可能不了解南周的风俗,一般已有婚约的女子都不会在外展示才艺,而我已有婚约在身,就不出来献丑了。”

端木雅遭到拒绝,当即面露不悦,她身侧的婢女也再次厉声开口,“公主让李姑娘出来表演才艺那是公主看得起你,推三阻四做什么?”

“公主,依奴婢看,这位李姑娘根本没将公主您放在眼里,如果轻易放过她,公主的威严何在?其他人见公主如此好说话,亦会效仿,公主一定要向南周王要个说法才行!”

李纯轻轻眯了眯眸,她怎么感觉那婢女对她的敌意更甚。

不对,一般婢女的态度就是主子的态度,那婢女只是端木雅的嘴替。

像端木雅这种自持身份高贵之人,定不屑说那些话,就只有让婢女来说。

看来,不管今日怎么做,她都不会放过自己,既如此,自己又何须再忍。

“既然端木公主如此想看,那李纯就献丑了,来人,上笔墨。”

徐府下人手脚利索,没一会儿就摆好了笔墨纸砚,只等李纯上场。

李纯也没耽搁,扎好袖口就走上场中央,然后当着众人的面作画,

只是这一次,她没有选择用炭笔,用的是徐府准备作画的笔。

众人不知她画了什么,只看她行云流水的动作,猜测她的画技应该是不差的,就是不知道她画的是什么了。

等她笔下落成的那一刻,离得近的几人不由的伸长了脖子。

但当她们看清画上的内容,脸色露出古怪之色。

端木雅将那几人脸上的变化都看在眼里,以为是李纯的画作拿不出手,脸上终于露出解气之色,以为这次终于能让李纯颜面扫地,迫不及待的开口。

“既然画作已完成,那就展示出来,让大家都欣赏欣赏。”

李纯微微扬唇,将画递给柳絮,又示意她将画举高供众人观看,以确保每个人都能看清。

“这,这···这也太大胆了。”

“李姑娘可真勇·····”

“·····”

端木雅听了众人的议论,有些疑惑与不解,这可跟她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那些个妇人和姑娘看她的眼神也好像有点不对劲。

端木雅意识到不对劲,沉声开口,“将画拿上来!”

柳絮笑意盈盈的将画递给前来取画的婢女,原本一脸傲气的婢女只看了画作一眼,脸色忽的变得青白还夹杂一丝愤怒。

“公主,她们欺人太甚!您看!”

等端木雅看清画上的内容,猛的一拍桌子站起来。

只因画上画的正是萧景辰一枪挑起北荒元帅纳容靖头颅的画面。

那一站是北荒的耻辱,更是北荒皇室的耻辱,而李纯却敢堂而皇之的画出来。

端木雅登时就被气得七窍生烟,用手指着李纯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大宋天工锦绣
大宋天工锦绣
小吏之女沈清荷因父亲离奇中毒,被迫卷入一场滔天阴谋。为寻解药,她女扮男装南下临安,途中偶遇进京赶考的举子陆衡。他温润如玉,心怀天下;她聪慧果决,暗藏锋芒。二人萍水相逢,却不知命运齿轮早已转动——水运仪象台无故停摆,她妙手修复,引他侧目;辽国...
听已
穿成极品土肥圆,带崽二嫁上巅峰
穿成极品土肥圆,带崽二嫁上巅峰
关于穿成极品土肥圆,带崽二嫁上巅峰:现代兽医程拾娘意外穿越,竟成了古代万人嫌的土肥圆农妇!家徒四壁,眼前戳着四个养废了的儿子,只知道哭的大儿媳,嗷嗷待哺的小孙女!药铺还欠下别人一百两银子,即将卖子还债烹孙而食……“不慌不慌,超市空间在手,吃喝不愁!”依靠虐渣怼人升级系统,程拾娘赚钱变美,顺带教子携孙,成功洗白恶毒人设!有一天,程拾娘发现小孙女主意好多,精的吓人;四个傻儿子各有长处,大脑都在二次发
木叶萧萧
一味药草入心来
一味药草入心来
作为出道几年小有人气的艺人,江袅吟和萧炎凌在每年的生日时都会收到粉丝的祝福信件。这一点让他们在开心期待的同时,私下又觉得有点乏味。直到有一天,他们都收到一封神秘的贺卡后,似乎哪里开始不一样了…
依冰而立
陆总,你老婆拿钱跑路啦
陆总,你老婆拿钱跑路啦
沈思墨只是随手做了件好事,没想到这居然是她陷入漩涡的开始。“我喜欢你,非常非常喜欢你。喜欢你不因他人的缺陷而心生怜悯,喜欢你因我的试探而反复动摇时的无助,喜欢你因我而感到痛苦的模样。只要能乖乖待在我身边,你想要的,我全都给你。即便是天边的星...
流云墨影
遥望雪归处
遥望雪归处
“何谓九州?河、汉之间为豫州,周也;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东方为青州,齐也。泗上为徐州,鲁也;东南为扬州,越也;南方为荆州,楚也;西方为雍州,秦也;北方为幽州,燕也”。林霁雪,青州公主,年少的悸动藏于心中多年,却未曾...
落橘笺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