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116章 一级国宝:“汉委奴国王”金印(1/1)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跟着姓名学国学》最新章节。

汉光武帝刘秀实现了光武中兴、复兴汉室的伟大理想,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他还曾顺手做过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现在也很值得一提:他是有史可依的最早接见日本使者的中国皇帝。

公元57年,距今已有遥远的两千多年时间,日本首次遣使来华。再往前推二百七十余年,徐福在祖龙秦始皇的目送下,率三千童男童女扬帆出海,踏上了寻访仙山的路途。

日本原本不叫日本,叫倭国。汉朝时期,倭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这里分布着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国家。据《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马韩之西,海岛上有州胡国。其人短小,髡头,衣韦衣,有上无下。好养牛豕。乘船往来,货市韩中。

在马韩人的西边有一个海岛,上面有一个州胡国。那里的人个子矮小,剃着光头,身穿皮革制成的衣服,但是只有上衣而没有下裳。这里很容易产生歧义:他们不穿裤子的吗?我猜裤子还是要穿的,不过不是皮革做的裤子罢了。

他们善于饲养牛和猪,经常乘船来往马韩国做生意。在汉武帝灭掉朝鲜后,这里有三十多个国家先后和大汉实现了商贸文化往来。

公元57年,位于倭国最南端的倭奴国派人带着贡品来汉朝拜,愿为大汉附属国。汉光武帝亲切接见了来使,赐予他们一颗“汉委奴国王”金印。他们感到很开心,从此自称倭国和倭人。这枚金印现收藏于日本福冈市博物馆,作为汉字传入日本的最早物证,1954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一级国宝。但是时至今日,日本还有许多中国史专家坚持认为这枚金印是伪造的。

倭国是什么时候,又是为什么改名为日本呢?

这事还得要从汉朝说起。

公元184年前后,倭奴国大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趁势崛起,一举收复了三十多个小国。为稳固统治,卑弥呼决定借势,嗯,有人说分明是狐假虎威,好吧,似乎也没错。她先后五次派遣使者来华,朝觐三国时代的魏国。魏明帝曹叡封她为“亲魏倭王”,授予金印紫绶。

没想到这还真管用,倭国慢慢融合统一了。3世纪中叶,奴隶制国家大和国建立,大和国掌权者称大王,后来改称天皇。日本人从此叫做大和民族。

从这个时候开始,倭国有意识地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文化,国力渐渐变得强大,也慢慢认识了中国字。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哦豁,这个名称不太好听。他们于是说自己的国度位于中国的东边,东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始使用“日”来作为国名。

据《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遣使入隋递交国书,上书“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隋炀帝见了很不高兴,对负责邦交的鸿胪卿说:这种无礼的蛮夷书以后不要拿给我看了。

公元663年,朝鲜半岛内战。倭国自觉已经强大到可以挑战大唐军威,派兵支援百济,要和大唐对着干,于是爆发了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型战争,白江口之战。结果大唐只用一百七十余艘战舰一万三千多人,打败了倭国一千余艘战船四万多人。

倭国见势不妙,赶紧两次遣使入唐求和。不久,倭国天武帝称王,断绝了和唐朝的邦交,改国号为日本。但是他忘记了,只要唐朝皇帝不点头就是白搭,周边其他国家仍然称它为倭国。

公元697年,倭国文武天皇即位,接连四次遣使入唐。来往如此频繁,究竟所为何事?

还不就是名字那点事!

公元702年,倭国执节使栗田真人来到大唐,不,这时候得叫大周,朝见了大周女皇帝武则天。这时的武则天已经快八十岁了,人年纪一大,耳根子就容易软。

据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记载云:“倭国,武皇后改曰日本。”据说武则天当时酒至微醺,心情畅快,便从其所请。

日本国的名字于是沿用至今。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七零辣妈不好惹,四个崽崽排队宠
七零辣妈不好惹,四个崽崽排队宠
急诊医生苏晚晚一睁眼,成了七十年代人人唾弃的恶毒寡妇!家徒四壁,四个孩子对她恨之入骨,幺女中毒,暴风雪即将来袭,开局即地狱!她一手医术救女,一手斗流氓、怼极品,绑定“年代养崽系统”,硬生生从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借助系统的力量,她积极干活兑换物资,科学育儿,日子越过越红火;屡次预告灾情,提前囤积物资,带领村民走出困境。春风化雨,消减四个崽崽心中的怨恨;见招拆招,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惩治恶毒小人。过往
满地梨花雪
搬砖随笔
搬砖随笔
搬砖虽然枯燥,也有点乐趣
菜鸟中的学渣
静夜心弦诗集
静夜心弦诗集
现代诗及仿古诗,有感而发,有感而写,生活随笔,随心随性~
静夜心弦
阴祠七窍血
阴祠七窍血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珙澜梦
四合院:傻柱重生,开局救母谍战
四合院:傻柱重生,开局救母谍战
傻柱重生,开局救母谍战:何雨柱经历了上一世的种种,他重生了,回到了母亲去世哪一年1944年。四合院里有何大清、何雨水、易中海、聋老太太、一大妈、刘海中、二大妈、阎埠贵、三大妈、许富贵等人。还有鬼子的走狗李二狗。杀小鬼子,斗二鬼子。那一年还有小鬼子,毋庸多言,打鬼子。何雨柱:干小鬼子,过瘾。许大茂:我也要挵小鬼子,爽!贾东旭:我也能怼二鬼子,看谁狠。易中海:为了要个儿子,吃遍了四九城的药。刘海中:
东方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