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这支部队,实在心狠手辣

第604章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本书已完结)(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亮剑:这支部队,实在心狠手辣》最新章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大摇大摆地进城了!”张凌笑着说道。

他立刻命令战士们换上鬼子军装,将物资装上板车,然后一行人伪装成鬼子运输队,向平安县城走去。

赵小雅看着眼前这一幕,彻底惊呆了。她没想到,张凌竟然真的要冒充鬼子进城!这简直太疯狂了!

“你…你们真的要这么做?这太危险了!”赵小雅担忧地说道。

“放心吧,赵同志,我会保护你的。”张凌笑着说道,“只要我们配合得当,一定可以成功混进城里。”

说完,他走到队伍的最前面,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太君,我们是奉命押送物资进城的!”

张凌看着士气高昂的战士们,心中却没底。简直是天方夜谭。系统发布的任务,怕不是想让自己去送死?

他单独把徐二牛叫到一边,“二牛,凶多吉少。这事儿,你怎么看?“营长,俺听你的。你说打,俺就跟着打。脑袋掉了碗大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张凌叹了口气,就知道会是这个答案。“二牛,你有没有想过,这仗要是打输了,咱们这些人,一个都活不了。”

徐二牛沉默了,片刻后,他抬起头,坚定地说道:“营长,俺知道。但俺们当兵的,不就是为了打鬼子吗?就算死,也要拉几个鬼子垫背!”

张凌拍了拍徐二牛的肩膀,心中五味杂陈。他何尝不知道战士们的想法?但他不能带着大家去送死。

他眼中精光一闪,既然系统发布了任务,肯定不会让自己白白送死。或许,这其中还有什么玄机。

“二牛,你去把所有排长都叫来,我有话要说。”

很快,几个排长就来到了张凌面前。张凌扫视了一圈众人,沉声说道:“弟兄们,是上级的命令。但平安县城易守难攻,硬拼肯定不行。我们需要好好计划一下。你就说怎么打吧,我们都听你的!”一个排长说道。

张凌点了点头,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赵小雅同志是本地人,对平安县城的情况比较了解,让她给我们介绍一下情况。”

赵小雅有些惊讶,没想到张凌会让她参与军事会议。她定了定神,走到众人面前,指着地图说道:“平安县城,东临大沙河,北靠卧牛山,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城内驻扎着一个鬼子大队,还有一个伪军团。城外有炮楼碉堡,易守难攻。”

张凌仔细听着赵小雅的介绍,心中渐渐有了一个计划。平安县城里,有没有什么我们的人?”张凌问道。

赵小雅摇了摇头,说道:“没有。平安县城的汉奸很多,我们的地下组织已经被破坏殆尽了。”

张凌眉头紧锁,看来只能靠自己了。

“这样,我们兵分三路。一路,由徐二牛带领,埋伏在城外卧牛山,负责接应和阻击鬼子的援军。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轻举妄动!”

“是!”徐二牛大声应道。

“第二路,由赵小雅同志带领,负责寻找进城的机会。如果你能找到城内的汉奸,策反他们,里应外合,那就最好。”张凌看着赵小雅说道。

赵小雅点了点头,说道:“我尽力。”

“第三路,由我亲自带领,负责吸引鬼子的注意力,制造混乱。”张凌目光如炬,说道:“我们的目标不是攻下平安县城,而是尽可能地杀伤鬼子,完成系统任务!”

“是!”众人齐声应道。

张凌深吸一口气,说道:“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出发!”

夜幕降临,张凌带着战士们悄悄地靠近了平安县城。他们利用夜色的掩护,成功地避开了鬼子的岗哨,来到了城墙下。

张凌看着高大的城墙,心中暗想,这可真是个难题。

感谢大家对这本书的喜爱,张凌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

(全书完)

人气小说推荐More+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