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第541章 常家的端午节(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靠破案养家糊口》最新章节。

短暂的绵绵细雨过后,京城迎来了云淡风轻的日子。

杨敏把陈铭记送到院子门口,回来时常爷爷感叹着,“难为小威在外面这么忙还惦记着家里。”

陈铭记过来,是把常威寄回的东西送来,也是代表组织上门慰问。

“上次他回来说想吃鸡,肯定是在外面没好吃的,可惜最后也只喝了碗鸡汤。”杨敏呆呆的坐在院子里,吸了吸鼻子,脸上全是懊悔。

常爷爷就劝她,“小威不是小孩子了,他会照顾好自己的。”

“他才十七。”杨敏轻轻的说着,不自觉抹了抹眼眶。

常爷爷抽着烟锅子,低垂着脑袋半晌才说道:“小威是在救人。”

现在能买到的只有粗粮,而且玉米面里面还有棒子碴。

前些日子,鼓楼街道突然开始发售细粮,拿着户口本和粮本,每人可以买三斤大米。

这点粮食不多,但是对于家里有重病的人来说,也算是救命。

昨天,长胜村的大队长来了,提着只狍子,说是老十三在山里打的,常爷爷不肯收,队长就在院门口给他磕了个头,丢下狍子就走。

乡下比城里还要缺粮。

常威送回村里的粮食,夹杂着野菜、榆树叶、橡子面,又能管几顿饱饭。

“娃儿大了,他有自己的责任。”老头轻声劝慰着。

杨敏却只是喃喃的说,“他才十七。”

过了好一会,她才回神道:“今儿端午,也不知道我儿有没有粽子吃。”

说完突然站起来,急急忙忙朝着厨房走,“我得给他包一点,我得给他包一点,过节呢,我儿也不知道有没有粽子吃。”

她全然没有去想,这粽子能不能送到南方,或者送到后会不会坏掉。

她只想给儿子包点粽子,娘亲手包的粽子。

常爷爷张着嘴,最后无声的叹息了下,朝常天招招手,“把你大哥寄回来的东西拎进屋吧。”

常天点点头,提起两个大网兜刚起身,又觉得不对劲,低下头认真看了看,网兜边已经破开一个大洞。

鼓楼街上,一处老宅正在拆除,有个小姑娘正蹲在对面的大石头上看热闹,小手从荷包里抠出块碎饼子快速塞进嘴里,嘴也不张的咀嚼着。

在她身后站着一猴一猫。

“大哥肯定天天在外面吃好的。”小姑娘把饼子咽下去,瞧着周围没人注意,悄悄的又抠出两小块塞进大圣和小昭嘴里,嘟囔道:“我马上放假了,大圣,你说,我是去川省找大姐,还是去南省找大哥?”

大圣哪里知道这些,只是蹲在她身后贼眉鼠眼的小口吞咽着。

没有得到回应,常珑有些不满,看到对面的拆迁工人用大锤把一块条石给砸开,她戳了戳身后的金丝猴,“大圣,快看,你妈生二胎了。”

大圣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常珑,连嘴巴都忘记合拢。

常珑嫌弃的把它嘴捂上,等猴子把嘴里的吃食吞下,她从大石头上一跃而下,在胡同里蹦蹦跳跳的朝前走。

走过路口,她又退了回来。

转角的一棵大树下,衣衫褴褛的老者颓丧的靠在墙边,脑袋歪在肩膀上,脸颊凹陷,双目无神。

她抓了抓脑袋,慢慢走过去,就在老者面前蹲下身子,问道:“老爷爷,你怎么了呀?”

老头撑着地面把身子坐正,看了看常珑,没有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