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破案养家糊口

第317章 君臣佐使(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靠破案养家糊口》最新章节。

国内来说,1950年10月1日,郭文德研制的蜂窝煤球和蜂窝煤球炉,在德州市线市街正式投入生产,字号“郭文德家庭工业社”。

1953年年初,改字号为“利民煤球厂”,有工人10余人,日产煤球5吨至6吨。

这会还没有后世那种手动的蜂窝煤机,模具就是个套筒,得蹲在地上用手把煤泥装进去,按压,然后轻轻摇晃把模具和煤泥分割开。

不过常威在上次范团儿送了五百斤无烟煤之后已经找轧钢厂帮自己做了两个蜂窝煤机,还被陈铭记拿去研究了两天。

有了工具,他和杜野两个人也用了足足三个小时才把煤球做完。

喝了口茶,常威看着老娘和姐姐在清扫院子,开口向杜野问道:“你今儿有事没?”

“没事。”杜野不知道常威今天哪里心气不顺,略显局促的回答着。

“陪我回趟老家,在昌平,骑个三轮车帮我拖东西。”

“好的,我先回组里骑车。”杜野的语气很恭敬,站起身就走。

他的汽车驾驶还不熟练,但是三轮车已经学会,干校里有教授这些知识。

常威开着威利斯在前面带路,他骑着边三轮在后面跟着,从城里出来,常威突然提速,这一路上油门猛踩,弯道猛拐,车门猛甩,开的挺拽。

杜野只能拧着油门拼命跟上。

等到了地方,他的胸前都被寒风给吹的凉透了。

他们来的时候,刚好是午饭时间。

常威领着杜野进屋,先介绍了一番,看着桌子上的清汤寡水,皱眉道:“中午就吃这个?”

三和面的窝窝头,一盆子玉米面糊糊。

别以为冬季就不干农活,趁着没上冻,公社里现在还在组织挑河。

趁着枯水期,把河道里的淤泥都清理出来。

挑河比下田种地都辛苦。

缺乏劳保用品的情况下,社员都是挽起裤腿,赤脚下到河里,一脚踏进冰寒刺骨的淤泥中,头皮冻的发麻。

年轻时火气壮还稍微好点,到了中年之后,个个都有老寒腿。

常爷爷招呼着杜野入座,又让奶奶再去蒸点馒头,叼着烟锅子叹气道:“这会还有的吃,再过些日子怕是三和面都吃不上。”

“生产队食堂呢?”

常爷爷指着玉米面糊糊,“这就是食堂给的。”

这一顿,两人都不敢放开肚子,随便吃了两个窝头就撂了筷子。

常威以为要到明年才会闹粮荒,没想到今年冬天就已经有了迹象。

也许不是完全没粮,只不过要熬到明年夏收,所以生产队可能开始控制了,再傻的人也知道,先前大吃大喝已经出了问题。

即便这样,对外依然死撑着,说自家今年大丰收,粮食充足。

层层瞒报......数据到了高层,形势一片大好!

常威陪着老太太闲聊,常妮常南开始帮着爷爷奶奶收拾东西,知道今天就会到城里去住,两个小家伙走路带风。

杜野帮不上忙,又不好意思干坐着,和常威打了个招呼开始在村里四处溜达。

像极了过年陪着媳妇回乡下娘家的新姑爷。

其实没什么要收拾带走的,最多带几件换洗衣服,常威在城里都给他们准备了新的被褥。

还有些藏着的粮食,常爷爷让常南去把十三叔常洛喊了过来。

反正中途他们还会经常回来,只需要把家里收拾好,锁上院门就行。

正拾掇着,杜野领着个小孩匆匆忙忙跑进来,紧张道:“常威,有特务。”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战国小大名
战国小大名
天文是后奈良天皇的第三个年号。天皇家丧失政治上的实际权力,权力中心足利家同样山河日下。武田、北条和今川三家在善德寺会盟,关东大名面临着势力重整;关西诸国中,陶晴贤与尼子晴久衰落,毛利元就趁隙发展;近畿三好家意欲取足利家而代之,尾张大傻瓜织田信长迎娶了蝮蛇女归蝶;一个长相酷似猴子的青年成为了织田家拿鞋的仆役。九州中部阿苏家,一个孩童也悄然而至。天下,即将进入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
空门有佛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