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

第403章 行刺(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三代不能科举?我刚好第四代》最新章节。

这是他来岭南第一次被袭击,他相信不会是最后一次。

“等一下。”王氏喊住孙子。

沈遇安看向王氏,王氏把手中的拐杖递给他。

“还是奶有先见之明,知道这拐杖有大用处。”沈遇安乐呵呵地接过拐杖。

沈家三个女人见他这样,笑了起来,沈遇安不解地看着她们。

刘氏上前,从拐杖的支撑处用力一拔,抽出一把锋利的长刀。

“奶,什么时候做的?我说您今日怎么非要带拐杖呢。”

京城的老夫人有些人身子不利索才带这个,当然也有些人喜欢杵着拐杖。

因为一些拐杖用料好,还会镶嵌宝石。

但沈遇安是第一次见到放长刀的拐杖。

“自从来岭南心里就有些不安,便让元护卫去打些防身的武器,有你的名声在,打几把武器倒是不难。”

大楚管理盐铁还是很严的,一般人还真打不了这么一把长刀来。

沈遇安拿着长刀出了马车,迎面就是插着猛火油的箭矢。

“铿。”

挥掉箭,沈遇安转头对车厢内的家人急声道:“这些贼人竟然箭上放火,奶,你们快下来。”

沈遇安说的时候,手中不停地挥着长刀。

王氏她们打开木栓从车厢内出来,刘氏最先探出头,跳下马车护着王氏和沈青盼。

沈遇安则是察觉到这些箭都冲他来,“娘,你看着奶和姐姐。”

刘氏郑重地点头,沈遇安用两辆马车隔着沈家人,挡住了敌人射来的箭,还好马车用的木料好,暂时还没起火。

做完这些,沈遇安去支援元奇峰两人,有了沈遇安的参与,情况瞬间转下为上。

见箭伤不了沈遇安,且他们带的箭矢也用得差不多了,到底这是南海郡里面,迟则生变,黑衣人迅速包围上来。

沈遇安一刀一个,元奇峰和郑三郎见状,其中一人往马车方向跑去。

虽说刘氏身手不错,但夫人也没正面抵抗过这些歹徒,还是护着夫人她们,让大人无后顾之忧。

显然,两人的默契做得不错,因为那些人见迟迟拿不下沈遇安,就派出不少人去抓王氏她们。

郑三郎挡在沈家人前面,刘氏和沈青盼偶尔补刀,至于王氏,则是用剩下的木头拐杖偷袭那些受伤的人。

别看王氏纤细瘦小,力道可不小,那么老大一个木头棍敲下去,一敲晕一个。

那些人见女子这边不好对付,增加的人手更多了。

“铿。”刘氏手中的匕首和敌人的刀剑相交,冒出火星子。

看着缺口的匕首,刘氏眉头一皱,抬手给对面的人一拳,那人连连后退几步,惊诧不已地看着刘氏。

这身手这力气是官夫人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战场上杀敌的女将军。

一炷香后,沈遇安看着暗处溜走的人,对元奇峰示意,对方点头悄悄跟了上去。

“三郎,你去府衙喊人过来,这南海郡的巡逻是越来越不行。”

沈遇安面色冷凝,这么大的动静,竟然一直到现在也没官府的过来,说没内应他是不信的。

“大人,我走了要是还有歹徒办?”郑三郎犹豫着不敢离开。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
求求了,一定要读到第34章!!!“少主,我们姐妹七人是夏府的仆人,您是我们的主子。“少主,我们姐妹七人,其实是身怀绝技的杀手!“少主,我们姐妹七人,便是你武道晋升的阶梯!无系统胜似有系统,比起冰冷的系统,自家仆人只会更温柔……叶诚加班过劳死,眼睛一闭一睁,竟看到自己被七个美女环绕中央。美女们个个人间绝色又风格各异,让叶诚以为自己到了天堂……原来自己穿越到了夏府少主夏秋冬的身上,这帮姑娘是夏府
船上烫壶酒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楚禾魂穿乱世,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开局捡漏绝色美娇妻,善良的他,收留了一个又一个无家可归的少女,为了养活娇妻,他上山打猎,下水摸鱼,治病救人,组建军队,最终一步步走向权利巅峰!
我不是老中医
特工传奇之重明
特工传奇之重明
关于特工传奇之重明:一名普通职业经理人,意外魂穿到民国,成为一名军统特工,没有金手指,凭借前世的信息,依靠自己的知识并不断地学习、成长,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创造了一段段精彩的特工传奇……
涅盘鸟
国舅凶猛
国舅凶猛
现代理工博士曹骏穿越大夏王朝,成为纨绔国舅,为躲避杨家联姻假扮不学无术。御花园对峙中,他吟诵惊艳杨八妹,揭露文采。皇帝刘洪为保太子永儿江山,借皇后施压其娶武将世家之女杨八妹,实则借联姻拉拢势力。曹骏表面装疯卖傻,暗里以“沈万三”商贾身份研发火枪,化名“十三郎”混迹青楼,凭诗词才情俘获花魁杜十娘。皇帝识破其伪装后,顺势安排他接管工部,借机推行现代科技。曹骏周旋于权谋与真我之间,逐步组建势力对抗朝堂
大预言家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凤凰交错,逆命妖妃
一场车祸,将工科男和文科女的命运完全颠覆。工科男成为了年轻皇帝的妃子——楚芊月,文科女则穿越成了皇帝萧佑晟,二者魂穿成但性别却与前世截然不同。皇权不稳,帝妃合作,楚芊月女扮男装,化身多重身份,替萧佑晟稳住皇权。贤妃?不,贤王。老实当妃子那必不可能啊。
泠道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