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外出务工还没有掀起了一个浪潮。
但是总有些先驱者。
大哥出去上矿,虽然是没有赶上海上的风口,但是也不错,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建新房的人。
就算赶上风口,大哥那有些保守的性格也不会去尝试的。
所以大哥老老实实的生活确实是最好的结果,余路不会说有意去改变什么,但尽量会让大哥下矿早一点。
最多干三年支持一下家里就行了。
“嫂子呢?是不是要和大哥一起去?你们夫妻俩感情好。”
大嫂其实也思考了几天,她觉得自己去了,这家里的活便没人干了。
“过一个月要收玉米了,我怕妈和你们忙不过来。”
余路坐在田埂上,他作为最小的,不仅仅受到父母疼爱,奶奶也是独爱他的,不过奶奶现在应该在家里做饭吧。
他嚼着的那根狗尾巴草在嘴巴里炸出独属于它的甘甜。
“怕什么,我和二姐又不是不会搬玉米。”
以前玉米被收集起来之后,需要人工将那玉米粒给搓下来,可不像未来有专门打玉米的机器。
二姐还在旁边帮忙锄地,恨了一眼余路,骂道:
“别到时候又是我一个人帮忙。”
余路以前喜欢玩点小聪明,一到这种时候就会偷懒,然后跑去放牛。
“哪里的话,怎么可能。我这次不会溜达出去的,二姐你就放一万个心。”
“要的,我看你那天怎么做?”
二姐恨他也是有原因的,家中老大肯定会先受到关爱,老三也是一样受尽宠爱,可怜的是老二,夹在中间难受。
余路撇撇大哥大嫂。他确实不怎么放心大哥一个人,大哥还是太老实了,以前一个人去,到了年末回来的时候。
钱被骗得差不多了,第二年大嫂一起去的,挣的钱算是真留下来了。
余母刘秋也跟着说:
“是这么个事,听三儿的也没什么问题。你过几天跟着一起出去,见见世面也行,稻谷我们留着收,大不了多干两天。”
过了一会儿。
天也慢慢黑起来,余路算是走了一天的路。
奶奶才走出门来,在院子前扯着嗓子大喊道:
“秋儿,清儿,吃饭了,快点回来……”
家中缓缓漫出来浓烟。
父亲是最小的儿子,所以奶奶以及这房子都是归属他的。
爷爷的样子余路没见过,连大哥都没出生的时候就走了。
奶奶瘦瘦高高的,也有一米六多一点,他们家以前不算穷,毕竟爷爷是道士,也算有一门手艺。
所以家里人倒是没怎么饿出病,长的也高,只有大嫂家比较穷。
看着奶奶拉长的影子。
余路止不住的有些掉眼珠,要说这个老太太,真是对他不错的,活到二十世纪末尾就走了,那时候存了半辈子的一千元死活要留给他。
因为最小的孙孙还没结婚,她心疼。
家里人放下手中的活,提着农具走向了家的位置。
以后很难得有这种一家人一起回家团聚的时刻了,他的工作一直都在外地,二姐嫁的远,也是年轻对家中有些恨意吧。
奶奶仔细看看,有些不确信。
直到余路走到了身前,她才高兴的说道:
“幺儿,今天回来了怎么不先回家里头休息一下看看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