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第1048章 没有然后吗?(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最新章节。

如今已经到了夏末秋初,但天气依旧炎热。但经历了早春的小旱之后,这一段时间以来,肇原府的天气照比往年,还是不错的。想来今年的收成应该也不会令人失望。

对于王茂平这个新任的知府来说,这样的情况他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来到肇原府,时间过得飞快,但是却没有什么收获。如今一切平稳,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事情了。

回到内宅,他闺女正在院子中,但一看就不是在玩耍,而是在罚站。至于原因嘛,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因为学习的事情。

冯妈在一旁虽然是心疼,但也只能听从命令的监督。毕竟要是把小姐惹急了,那可就不只是罚站那么简单了。

王茂平很想说上一句,您老可就别心疼了。如今都已经是每天的必备日程。你心疼她,她眼睛滴溜乱转,就差做一个鬼脸了。明显就不当一回事啊。

就说,现在能让王曦年长记性的手段不多。最有效的肯定是安初筠的慈母之心。眼前这种,肯定是没有多少效果。

但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那自然是因为孩子也不能总出手疼爱,毕竟他们夫妻俩也心疼。还有就是每天站一站,为以后练武做做准备。

现在适应了罚站的时间,以后适应扎马步也能够更快一些。总归是要循序渐进嘛!他们夫妻俩也算是用心良苦。

对于孩子的培养,如此用心良苦的王茂平,自然是对闺女投过来的目光视而不见,径直向屋内走去。

“呵呵!”

房檐下的小黑对着王曦年嘲讽一笑。让后者还挺高兴。

闺女,你还是得学习才行。要不然人家好赖话你都听不明白。这是“该!”委婉的表达方式啊。

真愁人!

换下官服,王茂平并没有吃晚饭,便来到了书房。毕竟张卫已经从庆绥府回来,他急需要知道,巡抚大人的态度,以及后续采取的行动。

“信已经送过去了?”

“是,已经送到巡抚大人的手中。”

王茂平一脸期待的等着他的下文。脸上就差写三个大字“然后呢?”

“然后,知府大人让属下先回来了。”

“哈?”

这倒是出乎了他的意料,什么情况,这是没有下文了吗?不应该啊,您总得有所表示才对!就算不回信,嘱咐两句也行啊。

“信,巡抚大人看了吗?”万一人家还没有来得及看,没有来得及搭理自己那也是说不定的事情。

“看了,当着属下的面看的。只说了一句,信上的内容他已知晓。”张卫知道,王大人期盼他带回来什么消息。只可惜除了这句话,其他什么都没有。

王茂平也只能是接受了这么一个结果,如今也只能是先一切如常。巡抚大人肯定是会处理此事的,只是还没有想好而已。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董家那个庄子查的怎么样了?有什么特殊之处吗?”在去给巡抚送信之前,张卫被他派去调查董家的庄子。

这个董家进入到他的视野还是因为之前对几个乡绅地主进行调查,来测试谭展同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如果穿越大明改变历史的最好机会在哪?很多人都会有很多种答案,但是越到后期越是艰难,东林势力已经遍布朝野,魏忠贤大杀特杀都没有搞定,凭什么你去就能?后期BOSS闯关,等你还没有闯完,你都油尽灯枯了。所以最好的时间就在永乐前后。在这个时期,明朝的经济、文化和军事都处于鼎盛状态,永乐帝朱棣的政治地位和声望也正处于顶峰。这个时期也是明朝对外扩张和探索的时期,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改革,
焚琴煮鱼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
关于侯亮平你敢抓我?我爷爷李云龙!:李城意外穿越到人民的名义世界,并成为李云龙孙子。身为红三代,却毅然决然进入基层,秉着为人民服务的心态。捣毁塔寨,抓昌武赵家,拿下强盛集团,以及绿藤组织部部长高明远。可就在这期间。李城因为骨头硬,不投靠赵家班,也不倒向沙瑞金。被立功心切的侯亮平盯上,二话不说,侯亮平将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到了李城身上。而他这一举动,更是令得天下震动。钟正国:狗曰的侯亮平,谁让你
我是猛虎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转生咒回的我却又加入了石纪元
前期咒回,后期石纪元沈芜看着开屏小广告的话想都没想就点了是当沈芜努力卷生卷死的打算出生时,却发现要去的世界好像不太一样?说好的石纪元呢?我眼前这坨乌漆嘛黑的东西是什么?眼前这个白毛和怪刘海又是怎么回事?货不对板啊!就这么打算在咒回世界好好生活时,又看见了熟悉的大葱头……两个世界融合在一起了,双厨狂喜……完全不是啊!要操心的事情好像更多了。
清宴宴宴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回北宋
带着漫威的神装回到了北宋!左手美队盾牌,右手雷神之锤!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这让一心求仙的宋徽宗认为仙人下凡!
窗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