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就要替太子进新房

第132章 诛灭百余宫变者,伤亡过千(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开局就要替太子进新房》最新章节。

此时的外间,已逐渐趋于平静。

只是偶尔才会传来打斗的声音。

皇后脸色阴沉,明显震怒。

守护在书房中的人虽然奇怪,却更是惶恐,自然也无人敢去过问。

到了后面,连偶尔的打斗声都不再有。

却依旧无人前来禀奏。

显然还在继续清查,肯定也还有后续的事务需要处理。

直到傍晚时分。

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炳,东厂督公姜辅国,以及西厂督公汪化田才联袂而来。

他们跟皇后和姜承运分别见完礼后。

姜承运这才问道:“情况如何了?”

此次的行动,因姜承运只有调派三大京卫的权力,即便还有其他禁军的参与,但也变成了三大京卫为首,更无禁军的将领同来。

他的过问,让三人谁都不好意思出面回答。

毕竟,谁要是现在回答,既是在抢风头,也有当出头鸟的节奏。

遇到这种事情,面对的还只是监国的太子,谁也不会蠢到抢风头,争当吃力不讨好的出头鸟。

哪怕是姜辅国,因姜承运在他面前没啥隐瞒,已经选择站队他这个监国假太子,也算是心中有鬼,更不可能直接跳出来。

这就是官场的门道!

能成为三大京卫部门的负责人,都不可能简单,自然会深谙宦海生存之道。

“纪爱卿来回答!”

所以,见三人都不回答,姜承运直接点名。

他同样不会把更能忠于他的姜辅国给暴露出来。

现在选择纪炳回答,代表他这个监国太子对他更看重,多少也能起到一些正面的作用,能逼他更好的站队他这监国假太子。

纪炳虽不敢有明显的表现,却依旧隐有抓狂之色。

还不得不上前行礼禀奏:“回禀殿下,事态已勉强平定。”

“此次变数,诛灭百余宫变者,我们三大京卫及禁军,伤亡过千,损失更为惨重。”

“除此之外,还有超过两百人杀出了皇宫。”

姜承运的脸色,变得更加的阴沉。

却依旧点头道:“总体来说,虽然我们的损失更为惨重,但也起到了绝对的作用。”

“因昨晚刺客再袭东宫,发现假太监的事情,因此而展开了清杀假太监的行动。”

“很显然,会因此而生乱者,都是心怀叵测之徒,甚至大多数都是代国,渗透进皇宫的细作。”

“否则,他们不可能生乱,选择杀出皇宫。”

“故,所有参与此次行动的人,尽数有功。”

“但你们也必须通过对举宫的清查,及跟这些心怀叵测之徒有接触的人,拟出逃跑者的名单,画出他们的画像,举国下发通缉他们的海捕文书,但必须说明,对这些人要以击杀为主。”

“换句话说,是能抓就抓,一旦发现难抓,便可杀之。”

“他们大多数都是鲜卑的细作,孤不希望因为要抓捕他们,就造成我们自己人过多的伤亡。”

“是,殿下!”三大京卫的负责人,一起行礼,齐声恭应。

姜承运略作沉吟后,又道:“孤现在只是监国太子,纵知参与此次行动者有功,也无权褒奖。”

“对伤亡者亦无权恩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朱门风流
朱门风流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穿越千疮百孔的封建王朝,陆清河却只是个七岁小娃娃。父母双全,外加个呆萌小妹,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读书,必须读书!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看我读他个太平盛世!
幸运的七号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苏氏的传承:平行世界,一个后世的理工男苏砚穿越到秦末乱世助刘邦建汉,于是一个千年家族开始诞生。自此云梧苏氏穿行于史册夹缝——这场横亘两千年的文明暗战,终要在蒸汽轮机与燧发枪的轰鸣中,迎来最后一次淬火。
晨曦行者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大明:我朱雄英来了
关于大明:我朱雄英来了:先救妈,后救爹,救完奶奶救爷爷!我本科院研究员,转世投胎好圣孙,洪武爱我胜珍宝,家人改命把我靠。我爱发明和创造,爷爷爱我让我搞!成立各种研究院,科技医疗类目全。酒精玻璃抗生素,医疗条件大跨前。红薯玉米种下田,百姓消饥展开颜。土地改革进行中,生产力大幅提升!大明有了炮和枪,藩王海外守边疆。世世代代镇他乡,十年百年成故乡!皇明有了蒸汽机,远洋战舰把敌欺!万国物产献神州,天下万
春风卷碧云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我与朱棣争天下:大明永乐盛世,我是朱高煦。后代史书称我父皇:“再造宇宙,功同开创、故勋业甚盛---是汉唐宋以来英君明主轶,而过之远矣!”但我就想问问父皇:“当年奉天靖难,我拼死力战,你对我说:“勉之,世子多疾。”到底还算不算数?”
明镜要高悬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苏治只是一个普通的短视频制作者,直到有一天他点进了一个小网站。只要在该网站发布的视频,就能被平行世界里各个朝代的人物所看到。他不仅可以获得点赞奖励,还能得到大哥们的打赏。半信半疑的苏治,发出了自己精心制作的于是,皇帝们轰动了。秦始皇:朕灭六国,一统华夏!第一名,不为过吧?汉武帝:朕扫平匈奴,建汉家脊梁,前三名,应该有吧?李世民:朕文治武功,打得周围番邦磕头求饶,不是第一,也肯定是第二!朱元璋:咱
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