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

第417章 兵至武城(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大秦之迎娶诸子百家》最新章节。

郭开面露忧色,问道:

“可大王,我们如何才能守住这邯郸城呢?”

赵王迁忽然灵光一闪,果断下令:“昔日我们曾成功守卫邯郸,此次亦必能再创辉煌。

郭开,你即刻前去检查邯郸守军的备战情况,孤这边自有良策召集盟友。”

郭开疑惑道:“大王,盟友从何而来?”

赵王迁微微一笑,神秘莫测:

“此事你无需多问,丞相速去办理便是。”

“遵命,微臣即刻前往。”郭开瞥了赵王迁一眼,随后匆匆退出大殿。

赵王迁转身对身旁的侍从吩咐道:“速速传令赵国境内,所有门、派、宗、宫、阁、教、帮,前来邯郸支援。

告诉他们,若能守住邯郸。

孤将赐予每门一城,外加无数财宝。”

侍从闻言大惊,道:

“大王,这赏赐是否太过丰厚?”

赵王迁神色凝重:

“此次秦军非同小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况且,孤所赐之城皆为北方边境之地,与其落入敌手,不如赠予勇士。

以助赵国度过此次危机。”

侍从领命后,立刻转身疾步而去。

赵王迁愤怒地将桌上之物一扫而空,让它们纷纷坠落在地,怒不可遏地吼道:

“寡人所求的援军,究竟何在?

赵国若亡,尔等亦将危在旦夕。

为何如此愚蠢?

为何就不懂呢?

啊啊啊啊啊……”

画面一转,魏国大梁城内。

魏王增端坐宫中。

细细审阅着手中的求救信,眉头紧锁:“赵王迁言及此次事态极为严峻,特向寡人求援,欲吾等北上相助,二位爱卿有何高见?”

大司空魏庸沉吟片刻,缓缓言道:

“大王,微臣以为,不宜支援。”

此言一出,龙阳君与魏王增皆将目光聚焦于魏庸,魏王增疑惑地问道:“此言何出?”

魏庸分析道:“大王,赵国要是并无大碍,我等前往亦是徒劳,只会徒增军士负担;

而若赵国真的陷入困境。

我等更不宜轻举妄动。”

魏王增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你是说,我魏国单独对抗秦军,并无胜算?”

魏庸点头:“此乃其一。

再者,微臣曾闻,秦王之所以欲灭赵国,皆因其小时在赵国时饱受屈辱,此为复仇。

故而,我等若置身事外。

秦国日后亦不会为难我魏国。

反之,若贸然前往,非但救不了赵国,反而会将我魏国卷入其中。”

魏王增听后,缓缓点头,他深知大秦如今的实力,太过强大,魏国实不宜轻易得罪。

“等等……”

龙阳君挺身而出,言辞恳切:

“大王,赵国之事,非救不可。”

魏王增疑惑地望向龙阳君:

“这……此言何出?”

龙阳君缓缓道来:“赵国近日遭受旱灾与地动双重打击,国力衰弱,秦国趁机发难,派遣名将王翦、杨端和等人率军进犯。

赵国本有李牧这等良将,足以抵挡一时,可惜赵王迁自毁长城,听信谗言,将李牧囚禁。

秦军又施反间计。

致使赵国军事指挥体系瞬间土崩瓦解。”

“若无我等支援,赵国危在旦夕。

秦军必将趁势猛攻,王翦、杨端和分别领兵十万,分南北两路夹击赵国,形成合围之势。”

魏庸闻言,眉头紧锁:

“可是,龙阳君,我们为何要救赵?

这个问题,你似乎还未给出明确答复。”

龙阳君目光坚定:“从私情而言,我们与先韩同根同源,若坐视赵国灭亡,不仅会被天下人耻笑,更会让魏国失去一个坚定的盟友。

于公来说,赵国与魏国若相继覆灭,大秦东出之路将畅通无阻,再无人能挡其锋芒。”

魏庸仍存疑虑:

“龙阳君此言,是否过于危言耸听?

再者,我国兵马本就不充裕,若倾尽全力援助赵国,他日秦军攻魏,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
关于三国召唤之袁氏帝途:紫薇帝星降世,携神器魂穿汉末。取代袁公路重活一世,逆天改命、召唤全史能臣猛将,走史诗级地狱模式,脚踏累累白骨,终成千古帝王!最恐怖的诸侯乱战,最热血的猛将对决……苏烈、韩信、白起、廉颇: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将王旗插满全世界每个角落。【本书慢热,越往后越精彩,希望看官大大可以看到黄巾篇】
南国红豆生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这吕布,绝对有问题
关于这吕布,绝对有问题: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那一点朱砂,覆了天下也罢,始终不过,一场繁华。白门楼兵败被杀的吕布,带着满腔意难平,重回十八年前。他说,我不是英雄,我只是想做一些,我认为对的事……
来一杯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鲁国风云
春秋,这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时代,是如今的我们能见到的和坚持着的许多文化和习俗习惯的起源,是我们的根!读历史,为什么不读春秋?这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部讲述春秋十二诸侯之鲁国文化的历史杂谈。鲁国在三百年春秋史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春秋风...
千里草人
逃生三国
逃生三国
关于逃生三国:两人通过时空机器,回到三国,原本希图让大小乔进入影视圈,让甄姬、张春华走进歌舞厅。最后因被人记恨,从而征战天下,一统中原的故事。
懒先生
夏鼎商鼐
夏鼎商鼐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明代杨慎这首道尽多少古今兴衰,沧海桑田。夏代,作为第一个正史留名的朝代。它揭开了从“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序幕,真...
百里行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