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诸葛探亲
在刘辩决定攻江夏的时候,诸葛亮就制定好了拿江夏的完美计策,但是在事后是南下武陵还是东去徐州上陷入纠结。
攻破武陵,川蜀援军入荆,那么荆州将唾手可得,但是远水不救近火,对豫州困局没有帮;去徐州,若能挑拨世家与孙权关系,让徐州生乱,那么整个大局可变,只是这并不容易。
诸葛亮在书房思虑不定时,黄月英正好给他送来吃食,见诸葛亮沉思不语,关心问道“夫君可是遇到难事?”
诸葛亮见妻子进来,忙把自己的思虑说了一遍,征询意见。
黄月英听完,淡淡说道“韩玄乃智昏小人,有个上将军就可拿住,再不济江夏还有个鲁肃被看押,拿下江夏,他也获救,有他在也足以破武陵!至于徐州,是人杰地灵之地,能臣智将不少,哪里更需夫君破局。”
诸葛亮被黄月英的话点醒,又苦恼说道“可是我以什么借口去哪里呢?”
黄月英痴痴一笑,打趣诸葛亮,“堂堂一才子,怎么这么不通人情世故。对外,夫君你是效力蔡瑁的。如今他伏诛,你被刘琦弃用,郁郁不得志,想回祖籍祭祖,顺便拜访下大哥,谋个差事!”
“妙计!妙极呀!”诸葛亮拍手称快,“我这就准备,明日出发,家里就辛苦你了!”
“我需随夫君同去,不然仍会引起徐州方面的怀疑!”黄月英说道。
“这...”诸葛亮犹豫起来。
“陛下对我俩有恩,更是我们姻缘的月老,若不能报恩,我也过意不去。回乡祭祖哪有不带家眷的?所以必须由我陪夫君同去。”黄月英劝道。
“行!”诸葛亮下定决心“但是你陪我去到琅琊祖宅即可!下邳城还是由我独自去!若有意外,你记住直奔兖州,无需管我!”
就这样,诸葛亮在交代完魏延后就带着黄月英和家仆匆匆赶去徐州,和刘辩完美错过。
可怜刘辩专门奔着诸葛亮而来,却一直无缘见面,不过好在身边有个鲁肃在,不至于让刘辩又陷入智商不够的无力感。那个疑兵南下柴桑就是鲁肃的谋划,可惜周瑜太过聪明,一眼识破。
后续也真如黄月英预测,武陵陷入僵局。黄忠本来利用他对荆南的了解,顺利绕开沿途侦查突袭到武陵,并且一战连斩两将,杀敌数千。结果韩玄吓破胆,高挂免战牌,拒城不出,黄忠嗓子都骂冒烟了,就是不出来,鲁肃只好连夜赶去协助黄忠。
诸葛亮携带家眷回琅琊老家祭祖,这时候的他还不是后世敬仰的诸葛丞相,仅仅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官吏,所以也没多隆重排场。只有兄长诸葛瑾回来那日,族内本亲们设宴接风了下,毕竟他现在是张昭副手之一了。
酒宴上诸葛瑾一直被几个同辈堂兄弟围着,诸葛亮也不上话。聪明的黄月英主动端着酒杯走到诸葛瑾旁求道“小妹敬兄长一杯!”
诸葛瑾见是黄月英,两人本就是认识,而且他与诸葛亮成婚时,因故没能参加,心中也是愧疚,忙端起酒杯接应“客气客气!我敬下你和孔明,你们婚宴我都未参加,实在惭愧!”
诸葛亮这才来到诸葛瑾跟前与黄月英一同敬了兄长,酒杯刚落下,黄月英就故作扭捏的,一会扒拉诸葛亮衣襟,一会挤眉弄眼。诸葛瑾见故,笑着问道“妹妹可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黄月英故作娇羞,不好意思说道“哎呀,孔明不好意思,那我小女子就说了。孔明也算学有所成,可惜明珠蒙尘,如今哥哥...”
不得黄月英说完,诸葛瑾伸手制止,笑着回道“兄长明白,大家先酒宴,晚点孔明你来我书房。”黄月英高兴地拉着诸葛亮又敬了诸葛瑾几杯酒。
诸葛亮心中满是感激妻子,他与诸葛瑾年岁相差很大,从小他又耿直,从未求过谁,更是在年少时清高自比管仲、乐毅。所以他开口突然求官多少会引起哥哥的怀疑,黄月英出口那就合理多了,毕竟理想不能做饭吃,弟弟生活不好,弟妹开口求助无可厚非。
书房内,诸葛瑾喝着茶醒酒,回来族亲都围着敬酒,自己也是有点多。
“你是真的想来求哥哥?”诸葛瑾放下茶杯问道。
作为兄长他还是了解这个弟弟的,让他求人求官,不符合他的心性,而且虽说是隐居,但是叔父在荆州给他留的田产,吃喝是不愁的。
“蔡瑁愚昧,刘琦不容。我现在也有了家室,总要为以后考虑!”诸葛亮回道。
诸葛瑾摇头苦笑,暗想这个弟弟也世俗起来。“那就明日你随我回下邳城,找个时机给你引荐下张昭大人。”
诸葛亮对着兄长躬身施礼,谢道“谢谢兄长!”
第二日,诸葛亮便随着诸葛瑾回到下邳。因正值大战,张昭忙着物资调配,没时间见诸葛亮,诸葛瑾也只好先安排些当地世家与诸葛亮结识,也算是提前为弟弟造势、铺垫。
诸葛亮自然乐意,因为他此行目的就是接触徐州世家 ,借机鼓动世家反孙家,但是也不能牵连到兄长。所以,以闲散白丁身份见这些世家是最好不过。
陈圭父子是下邳郡的大世家,陶谦时期深受重用,如今在孙家手下,越来越边缘化。他们是第一批宴请诸葛亮的,也是为了讨好诸葛瑾。
酒宴上热闹非凡,众人围坐一堂,气氛融洽而欢快。大家以诗词歌赋来助兴,相互切磋才艺,展现自己的文学造诣。席间优雅的诗句如潺潺流水般在席间流传,配合府内歌姬悠扬的歌声和婀娜的舞蹈,极乐之象。
在这一众才子佳人之中,诸葛亮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的存在。每出一道考题,他总能不假思索地挥笔成章,其才情之高令人惊叹不已,且字字珠玑,句句精妙。
随着酒宴的深入,氛围愈发热烈起来。人们纷纷举杯向诸葛亮敬酒,表示对他才华的欣赏之情。而在人群中央的诸葛亮突然悲情而泣,众人不解询问,诸葛亮借着酒劲述说自己遭遇不公,怒骂着蔡瑁的愚昧,不停劝言身首异处,谴责刘琦的无情无义,不念蔡、蒯旧恩,诛杀恩臣,痛哭自己的明珠蒙尘,悔不该错投昏主。
诸葛亮借自己遭遇抒情,一旁的陈登听的义愤填膺,想到自己和家族何尝不是,不自觉地与诸葛亮共情起来,陈登端过酒杯劝慰诸葛亮,与气悲愤地说道“孔明兄,我们是同病相怜呀!”
此话一出,现场顿时寂静一片。陈圭察觉气氛不对,及时叫停了酒宴,遣散了众人。事后在书房更是把陈登训斥了一顿,责怪其乱说话,给家族招祸事。
诸葛亮计划达成,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时机,酒宴上陈登醉言的话被诸葛亮暗中散播出去,很快就满城皆知,传到了孙权、张昭耳朵里。
陈圭那次酒宴多是下邳本土世家,也是被边缘化的一批世家。孙权、张昭当即就招陈圭父子前来训诫。当然做为罪魁祸首的诸葛亮也没放过,被诸葛瑾带着一同参加训斥。事后陈圭父子被孙权、张昭勒令回去闭门思过。
诸葛亮反常行为也引起诸葛瑾怀疑,但是诸葛亮始终不承认。诸葛瑾问不出什么,只能也将诸葛亮禁足在府邸,不准外出,举荐之事也就此暂缓。
诸葛亮人在府中,但是操作没停,不断让下人在坊间释放陈圭父子不满的谣言。孙权最终没沉住气,又把陈圭父子找来训斥,陈圭无奈为平息孙权怒气自证清白,主动提出告老还乡,辞去职务。
到听到陈圭父子辞官,诸葛亮知道时机成熟,便有了后面接连派书童和黄月英去通知曹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