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位极人臣

第22章 刺头(1/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唐位极人臣》最新章节。

李二没有给颜白任何赏赐,或许是因为太高兴忘记了。

或许是在想给什么好,颜白觉得不给最好,到时候真要犯点什么事儿直接抵消就行。

剪刀内侍自钉马掌之后又多了一项叫做蒸馏提纯的技能,再加上他是李二的贴身跟班,不知道他忙碌起来会不会仰天怒吼:人活着为什么会这么累。

昨日东市改造分工已经完成,今日正式动工,可动工没多久萧文石就皱着眉头急匆匆地走到了县衙。

“有商户说他们掌柜说了,东市改造可以,但是不能耽误他们做生意,不能把东市围起来不让人进来。”

听萧文石这么一说,颜白站起身,看着远处东市所处的位置,又看了看一脸着急的萧文石,好奇道:“你难道没说清楚利害吗?不是说耽误的这些日子以今后的税收来做抵扣?”

“说了,人家说他们掌柜是这么通知的,家里人多,人吃马嚼的周转不开需要正常开业,如果把东市围起来不让人做生意就是要命,家里人要饿着啦!”

“问了哪个府上的么?最多半月,就算不做生意也用不着要出人命,也用不着一家人都挨饿吧!”

颜白站起身:“这明显是个借口,看来是有人不爽啊!因为这几日的耽搁,咱们都减少了半年的税收,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是赚的吗?”

“问了,李市令亲自去问的,他出来的时候脸色都不好看,气得鱼竿都撇了!”

“那是谁?”颜白好奇道:“能让李晦气的把鱼竿都不要了!”

萧文石吞了吞口水:“安义郡王李孝常。”

“李孝常?”

“嗯,前隋大将李元通的儿子,陛下的族叔辈,县男您经常入宫,昨儿卫王也在,这个事儿要不要借卫王的口去说项一下?”

“说项一下?”

颜白觉得有些好笑:“什么时候万年县县令管自己县内之事还要找人说项?人家摆明了就是挑刺儿,这时候你找谁说都没用,就算最后闹到陛下那儿也是个和稀泥。

萧主薄告诉你一个秘密,当官的秘密。

咱们是在为朝廷做事儿,朝廷最后看的是结果,至于过程怎么样没有人在乎,但只要结果是好的,是符合陛下和众多商户百姓的利益,咱们做的就是对的,明年这时候你如果想成为真的主簿。

那就做好遇到事不要想着去找人说项,而是认认真真地把结果呈现。”

萧文石琢磨了下,觉得很有道理,试探道:“强项令?”

颜白摇摇头:“可不是所有的铺子都是商贾,其实这东市地段好的商铺背后都有人,毕竟都知道在这儿开铺子最赚钱。今儿我们如果镇不住这一个,就会有更多的跳出来,到时候才更能办!

我猜啊,他们根本就不是要开门做生意,而是希望能从衙门这里撕开更大的口子!”

萧文石恍然大悟:“县令的意思是他们不满足六个月的税收减免?”

颜白深吸一口气:“八九不离十了!这么好的机会,不用白不用,这时候不咬一口,等环境好了,人多了,生意好了,一切尘埃落定就是咱们说的算了,他们再想咬住咱们就咬不动了!”

“那县令的意思是?”

颜白冷冷一笑:“背后人不出来,咱们就装傻,我的意思是打,打给所有人看!”

“咱们打不好吧!”萧文石有些犹豫。

颜白恨铁不成钢道:“咱们衙门只收税不打人!东市归市令管!”

萧文石彻底地迷糊了:“那谁打啊!”

“咱们帮李晦打!陛下是他族叔,打来打去都是一家人,就算打出了事儿也是宗法处置,关咱们何事啊!”

萧文石深深的看了颜白一眼不由得打了个哆嗦,都是人,这脑子咋不一样呢?这胆子咋也不一样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人气小说推荐More+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
关于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尤清之嫁进宁国府,丈夫贾珍胡作非为,小姑子惜春养在荣国府,便宜儿子贾蓉也是一摊烂泥。可惜尤清之家世浅薄不能挟制丈夫。整治宁国府,还得把出家的贾敬请回来。还好贾敬给力。儿子出去得罪人,打!儿子出言不逊,打!实在不行了,老子就给你下毒,免得你出去惹祸。公公给力,尤清之专注养娃,扳正贾蓉,抱回惜春。没想到回金陵还能有机会搞事业。尤清之在红楼梦中越过越好了。至于荣国府,看你跟
李九戒
王侯世家
王侯世家
关于王侯世家:百年煌煌王朝,千年碌碌世家。每百年必有王侯兴,每千年必有高楼塌。蓝春,你可明白了?那是属于时代的浪潮!(明朝背景,不是正史)
白日才子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
关于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每个读者心中都有着自己的四合院。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穿越到四合院,又是激情澎湃的年代,咱就主打一个躺平。
成人的童话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大明后军都督府真定卫舍人郑直梦到了六十年后的自己,从此大明揭开了新篇章;从此大明成了穿越众的禁区;从此地球提前进入到了统一新纪元。
叫你敢答应吗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
苏瑾并不知晓他刷的短视频会被投放到万朝的观众面前。于是,无数的上古、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的皇帝、士大夫、官员、读书人乃至普通人,都将这每天固定时间就会播放的天幕当做了学习知识的老师或是茶余饭后的乐子,引起了各个朝代的许多原本不会发生的变化:朱棣:“让我看看是哪个兔崽子给我上的成祖的庙号!崇祯:“对、对就是那个,快点进去看啊,朱由检看着天幕上的一个的标题,急的直跺脚。当康熙看到庚子赔
江北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