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

第1005章 亮银子(2/2)

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最新章节。

吴大夫敏锐地发现,小武娘几次提起,都是说的三两半银子,不由得心下好奇。

另外那半两银子,她花去哪里了?

可别想看着良忠年纪小,就糊弄他手里来之不易的几个碎银。

“另外半两?当然是请余村长写字据,答应要给他的呀!”

“足足五百文钱呢!你当我给得不心疼?”

小武娘张口便把在余村长家,承诺的事情大致上说了一遍。

“给!这是字据,你们拿去。”

“快把银子给我,另外......”

她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似的,眼珠子滴溜一转。

还不等良忠伸手拿过字据,便又立即将手里的字据收了回来。

“我辛辛苦苦的把吕氏背来背去的,又是送她去吴大夫那边治伤,又把她抬到山上来。”

“怎么也要算我些辛苦费吧!”

小武娘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把手里的字据抖了抖,又重新塞进怀里收好。

这可是她的宝贝,价值四两银子呢!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

“这样吧!看在大伙儿都是一个村子的份上,把你手里那四两银子全给我。”

“我就把字据和你娘都还给你,你看怎么样?”

小武娘的算计,几乎已经刻入骨子里。

反正她家小武,已经入土为安了。

眼下有没有吕氏这个人,对她来说都不打紧。

既然吕氏的儿子,肯出银子把他的娘救回去,她看在银子的份上,也乐得做这个顺水人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谁又会跟银子过不去呢?

至于其他的,她可管不着。

“你!你怎么不去抢?”

“不过是背了吕氏这几趟,你就要找良忠要五百文钱?”

“更何况,你家小武怎么能进得了祖坟山,又是得益于谁?”

吴大夫一听小武娘这番话,顿时就不干了。

“再说了,我们亲耳听见你要谋害吕氏的性命。眼下还敢提多要银子?”

他虽不知道良忠手里的银子是怎么来的,可这个少年弄来几个银子不容易。

往后给吕氏治伤,所需要的花费更是不会少。

哪怕是五百文钱,也足够让一户几口之前,买粗粮吃好些日子的。

小武娘怎么说得出口?

还看在都是同村的份上?!

她怎么不说,就在刚才,她还冷心冷血地想要杀人呢?

“那我不管!”

“这些事情,都是我跟卢婆子商量好了的,就连余村长也同意,还给我们立了字据。”

“说破大天去,老娘也不怕。”

小武娘梗着脖子,一双眼睛几乎粘在小武的身上。

他的怀里,有着她心心念念的四两银子啊!

不弄到自己手里,她这辈子往后怕是都无法安稳睡一个好觉了。

“废话少说,我只问你干不干吧!”

良忠回身看了他娘一眼,又看了看吴大夫,无奈地闭上了眼睛。

人气小说推荐More+

三年又二年
三年又二年
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许愿明天
真千金带崽嫁权臣,太子爷求当外室爹
真千金带崽嫁权臣,太子爷求当外室爹
关于真千金带崽嫁权臣,太子爷求当外室爹:侯府接回真千金那日,全京城等着看笑话。让她替嫁?她带着太子的崽炸翻侯府!她出嫁当天,太子带兵抢亲。榻上女子慵懒挑眉:殿下当年嫌我出身低,如今怎么跪着求当外室?太子红着眼将她抵在榻上:抛夫弃子三年,夫人该给孤生个二胎赔罪了。罪?她匕首抵住男人咽喉:不如先算算你父皇灭我全族的血债。那日金銮殿炸成火海,烧出前朝血书,三岁萌宝踩着尸山血海奶声冷笑:敢动我娘亲?小爷
福大富
萧黛玉传
萧黛玉传
关于萧黛玉传:萧清音的人生格言:滴水之仇,滔滔相报。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父母眼里的萧清音:逆女,竟想弑父弑母!紫娟雪雁眼里的萧清音:姑娘是个好人,就是贪吃了点。师父眼中的萧清音:乖乖徒弟,能不能别祸害师父了?师伯眼里的萧清音:奸商!但我喜欢。江湖人眼里的萧清音分明是:魔女,哪个缺大德的人说她是潇湘仙子?仇人眼里的萧清音:唯小人与萧清音难养也!不是,不是我们说的,别再拿我试毒了……百姓眼里的萧清音
江南布衣李
夺贵,锁娇入怀
夺贵,锁娇入怀
双权谋复仇+剧情流+家国天下+爱意拉扯当朝尚书令嫡女,母亲当朝长公主,兄长是朝堂上最为年轻的中书侍郎,若论家世,宋允棠当之无愧是京城世家第一贵女。可她这般尊贵身世,竟也会有怕的人?元鼎二十一年,萧宴十九岁时踏入朝堂,夺得殿试一甲一名。元鼎二十二年,萧宴官拜太子少师,面容似玉,一身紫袍端方雅正,郎艳独绝,世无其二,自是风光无限。在令世家贵族忌惮之余,又是无数官家小姐的春闺梦里人。元鼎二十五年,萧宴
敢挽桑弓
婚后春潮
婚后春潮
关于婚后春潮:江家现任掌权人江靳年是出了名的克己复礼,性情冷淡。哪怕江、沈两家早就定有婚约,也没人将他与沈南枝联系在一起。那些年中,沈南枝也这么认为。江靳年常年在国外,性子冷,一年到头不见回来,两人几乎没有见面的机会。哪怕见了面,沈南枝也向来对他避而远之。她从没有想过,两家的婚约会阴差阳错落在她和江靳年身上。更没有想过,在领证后的每一个黄昏深夜,他会带着她做尽夫妻之事。—圈子里刚传出江靳年和沈南
轻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