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m.yqxsb.com】第一时间更新《一人持枪,万世名》最新章节。
老和尚的欣然答应,让林渊松了一口气,心中也暗暗敬佩。
这位老者不是那种固守山门一亩三分地,不愿与世间作任何交换、交流的顽固老者,捂着自家功法高高在上俯视世间,认为无需任何人的帮助。
事实上,这种修宗、门派在以往万年为尺度的历史上并不罕见,自认为自派功法天下无双,盯得死死,不愿外传、不愿交流,也不愿进步,而最后大多数也便是湮灭于历史长河当中。
道门千百年前不止如今七宗,胡赵国的国师、成契的国师所师承的道门宗派,也曾闪耀光芒。
哪怕是天师府的雷法,对比千百年前也并非一成不变,历代天师、门人不断钻研,在功法运转路线、威力爆发方面皆有长足进步。
百年之后,林渊将霆渊雷融入其中的做法,兴许也可进入雷法总纲修改目录。
清音法师对林渊询问的天人合一思想佛门所感,加以详加陈述;佛门中并没有儒教、道教一样之于天人合一这一思想的相同名称,不过三教之法交流数千年,佛门法深度并不比其它两教浅,因此对于天道、人道同样有所涉猎。
乃至于,佛门对于此思想觉悟,还要更高一层。
林渊很奇异,根据清音法师所述,佛门竟认为‘天’并非至高,而是天之上仍有天,无穷无尽……于王朝体系当中,这类想法并不广为传述,盖因已经借用了儒教法的当权皇室,自比为天。
皇帝自认为天,佛教岂能反驳?
佛教的天人合一思想内核为看破,认为至高天不存在,‘天’与‘人’并无本质区别,人外有人,天外必还有天。
如此想法一时震惊了林渊,久久无言。
他倏然产生些许恍惚,陷入深深沉思。
半晌过后,当他再问,佛教如何对待越思越想,越觉得有些恐怖的天外。
清音法师告诉他——天与人皆是虚妄,需要看破这些迷障,回归空性,放下执念,不去想即可。
这一突然的反转,让林渊感到有些无语。
这不就是,‘认命’的文雅说法么。
因为想不通,干不掉,所以干脆回归没有欲望的状态,如此便无敌于世间。
曰:超脱。
林渊不能苟同如此做法,这样的超脱对他来说,对大景来说,以及对人族来说,都是不可取的。
若是面对强敌,觉得无法战胜便要回归空性,大景太祖、魏武宁王这些人面对当年陈朝兵败如山倒的局面,有如神兵天降战无不胜的成契,又岂能重新收整山河,建立与成契分庭抗礼的局面。
佛门的天人合一,有些消极了。
道教与儒教同样觉得‘天道’是强大无比,然而一个主张顺应利用,另一个也主张效法学习。
道教创立大批以自然之术为根基的法术,万法之首的雷法便是其中之一,模仿、借用天地间威力最大元素以破敌。
儒教则假借‘天’之名,衍化仁义礼智信,完备秩序,规范规矩,建立大一统王朝。
林渊不能苟同‘回归空性’这一做法,不过对‘看破’这一深度以及‘超脱’这一想法,是认同的,且认为佛教的思想深度比儒教与道教要深上一些。
他对自己说,想得多,不代表就厉害;
若有机会,应当再去与南佛宗聊一聊,看一看他们有没有不同做法,霞光大师的舍生取义给他留下深刻震撼。
佛在心中,国在头顶。
此言简直精妙绝伦。
如此境界,更让他佩服之至;他扪心自问,若换作是他,已经成了魏王府风光无限之领袖,能否做到牺牲自己以弥补将来北境与朝廷的裂痕,还亿兆百姓予安宁?
答案是,他无法确定。
或者说,他无法做到。
平日之时多慷慨悲歌之士,事到临头,又有几人能够毫不犹豫,在气血冷静的情形下,舍弃已有的万千功业、世间亲朋,头也不回扎入一去不复返的洪流当中前去抵挡呢。
身无长物,自无留恋;穿上了鞋,顾虑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