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务,看似琐碎、繁杂,但是关系到粟末地未来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这些部门和机构的建立,人才缺口也逐渐显现出来。
很多机构,两个牌子一队人马,但无论怎么说,虽然机构设置有点多,但让每个事务都有了具体负责和对口的部门。
虽然刚开始运转起来有些忙乱和低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专业化的道路必然会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
这是一直忙到上巳节,大家才算喘了口气。
粟末政府给大家放了一天假。
这一天,除了冶炼口的人,因为炼炉的关系没法按节休息之外,其他各行各业的人员,全都穿新衣,过三月三。
可惜,天气还是太冷了,这个法定的粟末地第一个女儿节过得不顺快。
温璇对此比较失望,可没办法,粟末地比王都城、平冈川靠北太多了。
粟末地的上巳节,因为天气和地温的缘故,不是特别流行。
至于汉族在春节举行的打春牛的活动,也没能推行起来。
主要还是二月和三月的大东北,实在是太冷了。
这个时节的大隋中原和南方一带,包括高句丽的王都城一带,肯定是春色满目。
但在粟末地,却仍然是寒风刺骨,时不时的还得下上几场厚雪。
所以,大部分人,还是将猫冬做为东北生活的主题曲。
现在大规模考虑农事,还太早,那是四月中旬以后的事情。
只是,农学科学院和种子工厂,现在可是火热一片。
换上工作服,阿布全是一副农村小伙的打扮。
种子公司巨大的玻璃温室里,温度是高,但气味儿非常不好受。
贾农、申徒石、胡图鲁、图以及他们的学生、老婆,全都在这里忙乎。
农场里的工人,严格按照贾农和申徒石的要求,在一个个木制的育苗盘里装着培养土。
而那些姑娘媳妇们,则在一个个装好土的育苗盘里,按照一个手持的带有刻度的播种器往里面撒种。
有棉花、大豆、水稻、黄瓜、芝麻、孜然、茄子、胡椒、西瓜、胡萝卜、洋葱、大蒜、绿豆等。
其中,棉花、大豆、水稻和绿豆的育苗量最大。
至于播种面积最大的小麦,那不需要提前育苗,只要做好播种前的浸种和催芽就好了。
按照四月中旬到五月中旬的播种期,现在留给粟末人育苗的时间也就一个半月。
在这个时间段,种子工厂要将粟末地、契郡所有农场的种苗全部培育出来,确实是一件艰苦、但必须得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粟末地的粮食大计,就开始在种子工厂的二十多个大型玻璃温室中。
申徒石按照阿布的提议,设计的温度计,现在还非常粗糙。
按照体感对比做出来的刻度,大概率将水银柱保持在二十度到三十度之间。
准不准现在来不及在乎,至少有一个基本的参考。
为这个事,温室里到处挂在干湿不同的棉布,以测试湿度和温度。
太湿太干、高温低温,都不行。
太干,不出苗;太湿,霉变死苗。
高温,烧苗死苗;低温,不发芽,影响出苗率。
不仅是阿布操心,贾农和学生们,基本上吃住都在温棚里。
好在这里暖和,水源充足,唯一的缺点就是空气差点。
不过,还是有好多人喜欢在里面呆着。
暖和啊!
不用穿着臃肿的衣服,还能展示曼妙的身材和雄壮的肌肤。
这儿,可是少男少女学生们的最爱的地方。
阿布做完企业改造之后,基本上就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农事上面。
主要是他自己喜欢这个。
毕竟,前世的他,是一个地道农民的儿子。
每当看见绿莹莹的牙苗出现,他就感觉自己过得真实,也能让他再次回味前世的那些幸福记忆和身影。
播种,培养,收获,储藏,享用,满足。
这就是他骨子里理想的生活方式,他非常珍惜和喜爱现在这种难得的主导和操盘机会。
农民,地主,小农思想,也许吧,爱谁谁!
“媛儿他爹,吃饭了!”
阿布一听,便知道娥渡丽和温璇给自己送饭来了。
果然,只见温璇抱着佩瑗儿,娥渡丽提着食盒,正站在温室里面入口的地方。
“好嘞,等等,我给你们找点新鲜的!在外边的小餐厅等我。”
“好吧,你快点!”
温璇笑嘻嘻地说道,看着阿布的模样直乐。
真是个农村帅小伙啊!
赤着膀子,扎着毛巾,穿着一条肥大的牛鼻裤,赤着脚。
嘿!
阿布看着她们娘三掀开棉帘子出去了,自己便走到独属于自己的一块菜地。
那里,可长了好多反季节蔬菜。
阿布拔了几个水萝卜、小香葱、嫩黄瓜,还有好几张紫苏叶,然后在温室边的竹筒水龙头那儿,洗干净。
用一个小巧的柳树枝编的篮子,将这些东西装好,换上暖和的衣服,就出门来到了小餐厅。
“喔,好水嫩的萝卜呀!”
温璇将佩瑗儿塞给阿布,就抓起一个紫红的萝卜咬了一口。
“别急,咱们的菜园子里好多呢!”
娥渡丽笑嘻嘻的说着,便忙着给大家摆放午餐。
“阿爹和阿妈呢?”
阿布问道。
“阿爹和阿妈,不是后天要去营州值守了,所以被突第齐喆大叔邀请去吃饭了。”
温璇边啃着萝卜边说道。
“哦,咱们也得请突第齐喆大叔吃饭了,过几天,他也得去契郡了,另外,咱们还得请请司徒老师一家。”
“嗯,我记下了。”
娥渡丽摆好碗筷,答应道。
“来吧,我抱着媛儿,你们两个先吃!”
乖巧的娥渡丽,总是很能善解人意。
“不用,我就抱着我的媛儿,一只手吃饭,够了。来,你也尝尝这小香葱和黄瓜,特别甜脆!保证你们俩吃了会上瘾!”
阿布显然对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蔬菜很自信。
于是,小佩瑗儿眼巴巴地看着三个大人吃东西,自己只能吧唧着嘴巴。